調和情緒,遠離悲秋。
入秋後,從“天人相應”的角度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對應。肺主氣機,誌在憂。肺氣虛的人對秋季氣候的變化比較敏感,特別是壹些中老年人在深秋目睹秋風冷雨、花木雕零、萬物蕭條,使人產生常在新的悲涼、蒼涼、暮氣沈沈的感覺,容易產生抑郁情緒。因此,重視秋季的精神保健是壹項重要的任務。《蘇文·四齊·曲子精神》說:“使心平靜,以緩秋刑。收斂使秋平靜。沒有野心,這樣肺就清了。這秋氣應是養收之道。”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要培養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保持內心的平和,可以減緩秋季冷空氣對其精神的影響,適應秋耐的特點。
秋凍克制,用於強身健體。
中國自古流傳的諺語“春捂秋凍,無雜病”符合秋季養生之道。但要對“秋凍”有壹個正確的認識,科學地理解它的真正本質。自“立秋”節氣以來,氣溫逐日降低,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還會繼續入侵,造成“壹場秋雨壹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防寒鍛煉,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助於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如果在深秋,天氣突變,氣溫明顯下降,又下著雨,還是單薄的衣服褲子,非常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不註意天氣變化,保暖防寒,壹旦感冒,很容易導致舊病復發。因此,適應秋季的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做到“秋凍”,與氣候變化相協調,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