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看壹個人的中醫水平?最高境界是什麽?

如何看壹個人的中醫水平?最高境界是什麽?

好中醫參考1:醫德高尚,淡泊名利。

無論中醫西醫,高尚的醫德都是從業者必備的基本要求。註重醫德,淡泊名利,也是成為壹名優秀中醫的必備素質。很多患者在選擇中醫時,往往喜歡查中醫的職稱和行政級別,總覺得只有所謂的“教授”、“主任”、“專家”才能治病。基於我在醫療領域近十年的經驗,我想告訴妳,我國目前的醫療行政級別和職稱往往不能反映行醫者的真實水平。因此,職稱低、行政職務少的中醫,往往有更多的時間去研讀古代醫書,了解天人之道,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好中醫參考2:謹慎診療,緩慢治療。

有人說中醫“慢”。這個“慢”不是說中藥見效慢,而是中醫在診治疾病時,仔細檢查,精心組方。完成壹個病人往往需要十分鐘左右。老病人可能時間短壹點,但絕對不是兩三分鐘就能熬過去的。中醫界的鼻祖張仲景,曾批評當時的壹些醫生“握手不夠,把脈不及足”,“與需要相對而取湯藥”。

好中醫參考3:藥簡精,價格便宜。

有的病人因為病情急,希望快點康復,就求醫生開貴壹點的藥,好壹點的藥。潛意識裏,他們覺得貴的藥就等同於好的藥。遇到開廉價藥的醫生,甚至覺得醫生故意刁難自己,不願意給自己用好藥,甚至導致醫患矛盾。這種想法很可笑。因為藥價和療效沒有直接關系,所以療效主要看中醫辨證是否準確,是否精準。並不是藥材越貴療效就越好。藥品價格由市場調節。比如冬蟲夏草,十幾年前原本是補肺益腎的普通中藥材,價格也不像現在這麽貴。但近年來,由於媒體和市場的炒作,其價格迅速上漲,從補肺補腎的中草藥變成了不可救藥的“神藥”。壹般人很少能品嘗到。貴族和有權有勢的人蜂擁而至。壹些唯利是圖的中醫煽風點火。為了經濟利益,不管患者是否適合服用,也給患者開出大量的冬蟲夏草,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另外,少而精的藥物壹直是中醫追求療效的手段。雜用藥往往導致全方作用相互抵消,不能發揮臨床作用。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中的大部分方藥不超過十種,很多方藥甚至只有兩三種,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現在有些中醫開的藥有20多味,不僅對病情無益,而且對身體有害。醫生為世人掌管生命,掌握著生殺大權。為了利益開處方就沒有羞恥心嗎?還是那句話,我要提醒妳,還是避開那些給妳開處方、出手大方的醫生比較好。

好中醫參考4:樸實真誠,不吹牛。

《黃帝內經》說:“吃好了,就讓它為妳服務,享受它的庸俗,和別人競爭,就不會互相羨慕,所以民以樸素。”樸實、真誠,既是中醫經典中認為的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外在表現,也是壹個好的中醫應該追求和遵守的修身之道。可想而知,壹個喜歡豪車、權力、前呼後擁、講排場的人,不僅外在與壹個中醫應有的優雅氣質格格不入,內在也難以保持中醫的純粹靈魂。

中醫不僅僅是壹種藥,更是壹種生活態度,壹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壹副好中醫帶給人的是壹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古語有雲:“聰明的能說會道者鳳毛麟角。”名醫張仲景年輕時拜訪相士何清時,何清評價說“妳將是壹個思維精細、低韻的好醫生。”據說張仲景認為問題更深,但不是很高調。後來張仲景如他所說成為名醫。可見,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人很容易給患者以保證,不符合中醫的氣質要求。莊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醫持天地之道,天地之大美無需言語。同樣,醫生的醫術水平也無需多言,壹切以患者服藥後產生的療效來判斷。氣質文靜沈穩的中醫往往醫術相對較高。

好中醫參考5:不主動推薦西醫中醫同時治療。

中醫和西醫是兩個互不相容的理論體系。至少在目前,中西醫結合的理論體系還遠遠沒有建立起來。醫學博大精深,無論中醫西醫。所以壹個精通兩種醫學,能融會貫通的醫生還沒有誕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醫開中藥,西醫開西藥才是正道,大家各司其職,沒必要幹預。很多中醫都局限於水平。為了追求見效快,往往會建議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即使達到了療效,也很難說是中醫有效還是西醫有效,醫生的醫療水平也無法提高。所以,壹個有誌於在中醫方面有所建樹的醫生,在他的內心,多半是希望患者在服用自己的中藥時,不要使用其他療法,這樣才能看到效果。而且由於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基礎尚未建立,也建議大家不要急於求成,同時采用中西醫兩種療法,對患者的健康也是有風險的。

壹般來說,判斷壹個好中醫的最終標準是臨床療效。不容易求醫問藥。我在這篇文章裏所描述的,主要是給妳提供壹些在看病前鑒別好中醫的小技巧。希望妳能窺壹斑而知全豹,不要被表象迷惑,最終找到理想的中醫。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健身,中士健身,上士健身。看壹個人也是壹樣的。不如察氣,察氣不如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