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生活中不要太焦慮。
第二章:改變生活態度。
第三章:生活的微笑
在漫長的生活中,總有壹些人會過度焦慮。焦慮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針對這樣的特點,如何才能改善他們的焦慮癥狀呢?
生活中沒必要太焦慮。
可疑人格的八個特征
論焦慮人格的特征。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焦慮過度的人。他們現在還不能稱之為焦慮患者,但說他們是“焦慮型人格”或“焦慮型人”是恰當的。
「焦慮型人格」或「焦慮型人」的特征是什麽?
他們總的特點是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充滿了深深的焦慮。他們是焦慮的立場,焦慮的思維,戴著焦慮的有色眼鏡去觀察各種關於他們的或不是。
具體來說,它們主要有六個特點:
第壹,總是誇大真實的問題和危險。
比如有飛機失事的危險,但微小的概率永遠不會影響到每天飛來飛去的幾百萬人。但是,焦慮的人會大大誇大這種危險,認為每壹架飛機都有墜落的可能。所以,他們坐飛機難免會擔心。例如,住在高層建築裏有火災的危險。這種低概率的危險,絕不會影響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但對於焦慮的人來說,他們進出的每壹棟高樓都有被誇大的火災風險,所以他們總是格外關註。
第二,焦慮的人總是處於永恒的、不間斷的進步中。
在壹切發生之前,他就過早地想到了未來。中國有句話,離河20裏脫褲子。每次涉水過河,還沒準備好20裏就把褲子脫了。壹切都是這樣。
所以,焦慮的人總是比別人更努力。
第三,焦慮的人把壹切都往壞處想。
雖然他理性地安排事情的可能性,但他總是決定最壞的後果,或者至少認為最壞的後果是可能的。
焦慮的人總是盡力采取壹切措施來面對問題和預防危險。他們經常喜歡擔心太多。
5.焦慮的人特別容易對不可控、不可預測甚至不確定的事情做出強烈反應。他們總是希望壹切都在自己的掌控和視野之內,而且相當確定。超出自己控制的事情或者前景模糊都會讓他們特別焦慮。這具有強迫性人格的特征。
焦慮型人格往往可能同時是強迫型人格。
焦慮人格的社會意義。
焦慮型人格發展成軀體癥狀,這裏那裏都不舒服。會發展成焦慮癥嗎?
焦慮有兩個方面,壹是焦慮,二是自主神經紊亂等相關軀體癥狀。焦慮的人壹般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過度焦慮是什麽。只有當他們有壹天患上了焦慮癥,他們才能回過頭來看自己長期過度的焦慮。
適度的焦慮對壹個人來說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也可以說,焦慮者的“過度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益的。例如,他們更傾向於避免事故、危險和失敗,他們可能會更全面地做事情,他們總是有所準備。
對於壹個群體來說,焦慮的人往往會做出特殊的貢獻。
比如在壹個家庭中,焦慮的人考慮各種安全問題和生存問題,而其他人可以放松下來,安居樂業。
對於壹個大的集體,比如壹個公司,壹支軍隊,壹個政府,有些焦慮的人想做好壹切準備,肯定是有利於大局的。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可以消除各種隱患,避免更多的錯誤和危險。
只是他們工作太辛苦了。
整個人類社會也是如此,需要壹群過度焦慮的人。因為大多數人可能在很多問題上缺乏足夠的焦慮,比如環境汙染、資源、核泄漏、艾滋病,人類社會需要壹些焦慮的人來傳播焦慮。
但是,過猶不及也是有限度的,過於肯定是壹種罪過。例如,對致富的焦慮彌漫在中國的整個社會。這種焦慮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然而,任何渴望偷竊、搶劫、冒險或違法的人都是犯罪。如果壹級政府或者整個社會無視對生態環境、資源環境的破壞性開發,那也是犯罪,因為這是在掠奪子孫後代。
人的焦慮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壹,正常人有正常的焦慮;二、焦慮型人格有過度焦慮;第三,焦慮癥因為過度焦慮而變成精神疾病。
如何根據心理學定義確定自己是不是焦慮癥?
心理焦慮有兩種定義,壹種是讓人感覺不可理喻的廣泛持續的焦慮,壹種是那些自主性癥狀。
此外,根據相關書籍的介紹,焦慮癥在100多年的時間裏,曾有過十幾個別名,如刺激性心臟、心臟神經官能癥、心血管神經衰弱癥、神經衰弱癥、血管舒縮性神經官能癥、士兵心力衰竭綜合征等。幾乎都在說內心的各種敏感反應。
強迫癥和疑病癥也會引起焦慮,但不應該診斷為焦慮癥。
無論強迫癥、抑郁癥、恐懼癥、疑病癥,都有焦慮的表現。焦慮是各種神經癥的核心。
比如妳流鼻血去醫院,醫生會隨口說壹句腦出血,引起妳對高血壓的恐懼;後來妳去醫院看心律不齊,壹些醫生的隨口壹說和壹些相應的檢查治療,加重了妳對心臟病的懷疑和焦慮。
這些由醫療引起的疾病稱為“醫源性疾病”。
病人對醫生的話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心血管問題上。當壹個人的情緒受到影響時,腫瘤可能不會立即生長,但會引起此刻血壓和心律的變化。
高血壓、腦出血、冠心病之所以能對人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是因為它們預示著死亡。
死亡焦慮是人最根本的焦慮,但通常會轉化為其他壹般性焦慮。比如賺不到足夠的錢,買不到足夠的保險,就會焦慮。其實妳是怕壹旦生病,沒有足夠的醫療條件阻止妳的死亡。比如,當妳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如以前,妳焦慮自己老了,快不行了。
關於疑病傾向或疑病質。
森田認為,有些人是疑病癥患者,會自省,有些人不是疑病癥患者。這些人性格外向,不自省。但我們可以更徹底地說,疑病傾向或疑病特質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有嚴重抑郁傾向的人,稍有挫折就可能變得抑郁。輕度憂郁癥的人,只有遇到更大的挫折才會表現出來。
如果妳血壓高了壹段時間,在醫生面前特別高,在家裏略低,也是忽高忽低。過壹段時間,妳的血壓會完全正常。
量血壓的時候有沒有註意到自己的情緒狀態?
血壓越高,結果越高。
因為每次測血壓前都有壹種莫名的緊張,怕自己血壓高。這種情緒變化已經很明顯地揭示了妳當時的高血壓其實是精神壓力造成的。精神壓力本質上是強迫癥。妳在努力降低血壓,這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主觀願望。越害怕測高血壓,就越需要測,壹天好幾次。
測血壓的例子,典型的講了壹個強迫癥的心理規律。
回想壹下,當妳因為焦慮而出現心律不齊的時候,妳是不是經常每天都在號脈?妳把脈的時候是什麽心情,以防萬壹?
當妳感到不舒服、心悸、心跳時,往往會馬上摸到脈搏。脈搏計時的時候我很幸運。希望沒有早搏。結果脈搏跳動越多,早搏越多。有時候覺得心慌心跳胸口不舒服都過去了,安。
可以說壹天幾次的脈搏數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心律失常。
血壓是壹個深刻的例子。脈沖是另壹個深刻的例子。都說明我們的心理是叛逆的。
我們可以稱之為“心理逆定律”。
舉第三個例子。
有些人或多或少有恐高癥,從高樓往下看時會感到頭暈和緊張。這個時候,妳看了,妳不看。這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如果妳非要證明自己不恐高,壹次又壹次強迫自己往下看,心理逆定律就起作用了。越是逼自己,內心的沖突就越嚴重,最終會變成不敢住高樓的嚴重恐高。
為了充分論證這個重要的“心理逆定律”,我想舉更多的例子。
第四個例子是睡覺。
睡覺是很自然的事情。失眠壹兩次沒必要大驚小怪。但如果妳趕緊睡覺,強迫自己睡覺,結果可能是越來越睡不著。只要妳日復壹日地與失眠作鬥爭,妳就會成為壹個真正的失眠癥患者。
擔心失眠是壹種簡單的擔心。
當妳反復與失眠作鬥爭而失敗時,妳的苦惱和焦慮就加倍了。
改變妳對生活的態度。
1.重新審視成功
縱觀古今中外對“成功”的定義,不難發現都是不同人的看法,甚至可以說是每個人對成功的感性概念。因為每個人背景不同,時代不同,經歷不同,很難統壹。但作為壹門“成功的科學”,自然應該有壹個標準的、客觀的、科學的定義。否則,人們可能無法定義自己是否成功,即使成功了,但還是活在焦慮和迷茫中。
幸福可以是壹種自我感覺。有時候不壹定會發生。偶爾也能有所成就或者有所感悟。另壹方面,成功永遠不能只靠自我感覺。如果那樣堅持下去,充其量只能稱之為“成功的感覺”,但絕不等於成功。比如給孩子做壹個玩具,做好之後會有壹種成功的感覺。妳有壹個可愛的寶寶,妳有壹種成功的感覺。妳壹個月瘦了5公斤。
成功應該是壹種和諧平衡,而不是壹種不正常的狀態。比如,認為壹個人成功只是因為他有錢,有權力,有名聲,這是極端的,病態的。當今社會大多數人之所以急功近利,與我們對成功的評價有直接關系。
健康的身體應該是平衡的。壹個偉大的國家應該是平衡的。因為他們符合宇宙自然規律,否則就是病態。疾病不能稱為成功。即使妳自作多情地認為這是壹種成功,但對於壹個生病、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生命垂危的人來說,即使他擁有幾百億、上千億的資產,“成功”又有什麽意義呢?整天提心吊膽,怕出事,沒有幸福生活的貪官能叫成功嗎?
奧修說:只有平衡才是長久的,其他的都不是長久的。平衡是人生中很難的壹件事,因為平衡需要大智慧。
保持平衡,妳就會在天堂;如果妳失去平衡,妳就是在創造地獄。沒有人為妳創造它。
永遠要在腦子裏多想想,有兩個維度,壹個是橫向的多和多。妳們在同壹條線上,但是到了A點就想去B點,到了B點就想去c點,很快就到了X,Y,Z三個點,Z就是鬼門關。但是妳不能停下來,妳的思想壹直在前進。
妳沒有時間去享受,去慶祝,去培養,去停止。
在印度,他們稱之為99的惡性循環。他們有壹個故事。
有壹個貧窮的理發師。他很開心。他是國王的理發師。他每天給國王按摩,整理他的頭發。國王感到困惑,甚至有點嫉妒,問他:“妳快樂的秘密是什麽?妳總是情緒高昂。妳好像不是在地上走。妳只是在用妳的翅膀飛翔。有什麽秘訣?”
理發師說:“我不知道。妳什麽意思?我只是高興,我掙我的面包,僅此而已,然後我休息。”
然後國王問宰相(他是個有學問的人),“妳壹定知道這個理發師的秘密。我是國王,為什麽我不開心?但這個壹無所有的窮人卻如此幸福。”
總理說:“他不知道‘99’的惡性循環。今晚,讓我們把壹個裝有99盧比的袋子扔進理發師家裏,看看會發生什麽?”
第二天,理發師掉進了地獄。他很擔心。事實上,他徹夜未眠。他壹遍又壹遍地數袋子裏的錢。
99是個問題。因為當妳有99的時候,妳總是希望它是100,所以他正在計劃第二天如何得到壹個盧比。
壹盧比很難得到。他只做了幾個餡餅。那時候,他們已經足夠了。他怎麽可能拿到1盧比?他有麻煩了,所以他只能想到壹件事,那就是停吃壹天,然後再吃壹天,這樣他就可以逐漸攢下L盧比,然後100盧比就夠了。當他再次給國王按摩時,因為禁食,他情緒低落,身體虛弱。
如果妳的誌向不改變,妳的思想就不會停止。就算妳有幾十億資產,妳還是會不滿意。臺灣省的陳德申就是“守財奴”的壹個很好的例子。
還有壹種生活方式,垂直的(不是水平的),在壹條垂直線上。從A到a1到A2再到A3,妳的幸福感會增加。妳總是平衡的。當妳到達B時,妳從Bl到B2和B3。妳每天奮鬥,退休。當妳享受壹個時刻,那就是退休。下班回家,離開辦公室在辦公室,不在腦子裏。不然妳會a-痛,肯定會頭疼。這麽大的辦公室,這麽多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帶回家,妳就失去了夫妻間的及時溝通,孩子的及時教育,妳的健康,甚至妳的生活。
2.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壹份報告顯示,11.37%的職場女性表示曾想過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56.58%的人指出自己采取了主動減壓,只有1.53%的人接受過心理咨詢。男性尤其如此,比例超過女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只有9.5%的人口完全沒有精神疾病。
人們通常認為壓力與金錢有很大關系。其實有錢人甚至大企業家的壓力並不比普通人少。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焦慮、抑郁、情緒困擾、偏執、多疑、迷茫是影響成功人士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企業家作為時代的寵兒,在解決了金錢、地位、名譽的困惑後,開始被信仰的洪流所驚嚇。當自我極度膨脹卻找不到更好的支撐時,心理疾病就很難避免了。
生活方式不僅能影響人的生活質量,還能決定人的壽命。長壽的秘訣在於樂觀的態度、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生活。
瑞典的壹份研究報告指出,世界人口的壽命只有1/4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壽命取決於他們的生活方式。
根據“平衡養生”理論,其生態平衡是:心理平衡、飲食平衡、運動平衡、環境平衡、習慣平衡、代謝平衡等。它的生理平衡是:神經平衡、免疫平衡、內分泌平衡、循環平衡、代謝平衡等等。
現在,請檢查妳的生活。妳在以上幾個方面達到平衡了嗎?成功是壹種平衡,應該包括妳的身心健康、婚姻家庭、父母子女、事業、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不僅僅是錢可以稱之為成功,權力和名譽也可以稱之為成功!
而且成功是相對的,真正意義上的最終成功是需要被“封印”的。就金錢而言,如果只盡力賺錢,不懂得花錢,往往會留下壹些遺憾。
美國早期的商業大亨洛克菲勒是壹個吝嗇無情的人,但他在晚年捐出了大部分財產。他在遺囑中說,“富有而死是壹種恥辱。”幸運的是,洛克菲勒在去世前終於開悟了,認識到了金錢遊戲的真諦。
改變洛克菲勒的是他57歲時的壹場大病。我相信妳不需要如此殘酷的身心折磨來改變妳的想法。只要妳能明白外在和內在哪個更珍貴,妳就會笑著釋然,妳就能冷眼旁觀世俗常態的愚蠢!
其實平衡的中庸之道也很簡單。凡事要爭取,不要強求。打,不要死;自我否定,而不是自殘。運動,不要太用力;以酒代酒,等等。
這樣平衡的生活方式,意味著妳要時刻關註來自身心的各種警告,及時收手。如果妳有坐立不安、易怒、睡眠障礙、出汗、註意力難以集中、發脾氣、吸煙、酗酒、感冒、性功能障礙等癥狀。妳應該註意他們。這些癥狀用它獨特的“語言”警告妳,妳已經失去了平衡。解決的辦法就是增加壹些鍛煉,增加壹些娛樂,改善飲食,少參加聚會或者酒會,多和孩子溝通,多對父母表示孝心和感恩。
當妳在工作和生活的很多方面經常感到快樂和幸福的時候,妳就已經生活在壹種平衡的狀態中了。這足以證明妳的人生價值觀是正確的、科學的。
3.幸福率下降
哲學家周說:“幸福是壹種不確定的東西。大部分人都把願望的實現當成幸福,但是願望壹旦實現,他們真的覺得幸福嗎?”薩特——人生可以用成功來形容。普通人最想要的兩樣東西,愛情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幾乎完美無瑕。但他晚年說:“生活給了我想要的,同時也讓我意識到這沒有太大意義,但妳又能怎麽樣呢?”
比如壹個人創業,賺了壹萬塊錢,很興奮,很開心。但是,當他在未來的奮鬥中賺到第二個壹萬元,第三個壹萬元的時候,他的幸福感和興奮度會繼續降低。這就是為什麽很多有錢人賺的錢多,但是他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並沒有成正比發展。據報道,美國最幸福的人。可見,幸福是壹個人內心的感受,而不是財富的增加。因此,《道德經》說知止的危險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生活的微笑
在網上看到這樣壹組感人的圖片,標題是:生活的微笑。
英國倫敦壹名44歲的女性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回到家,她笑著給6歲的女兒講了自己的病情。她說,“為了治病,我媽媽的容貌會立刻改變。現在,請我女兒為自己做壹件事,就是請她女兒幫她剃掉壹根漂亮的頭發。”
女兒聽了,高興地答應了。於是,6歲的女兒雙手拿著剃須刀,開始給媽媽剃頭。小女孩笨拙地把媽媽的頭發剪得很醜。母親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的頭發被女兒剪成了“陰陽頭”。她忍不住和女兒有說有笑。
這溫馨甜蜜的畫面感動了無數網友的心。當死神向她展示壹張猙獰可怖的面孔時,她依然以燦爛的笑容面對,表現出生命的力量和勇氣。這是壹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壹名12歲的女孩被確診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被稱為超級癌癥。小女孩得知此事後,露出了羞澀的笑容。她說:“哇,這病真厲害。都是‘超水平’的。看來超人只能應付了。”
於是,她開始把自己打扮成超人,用超人的言語和行動表達對這種疾病的鄙視和不屑。在家裏,我的父母經常裝扮成超人來展示她的力量和勇氣。鄰居經常打扮成超人,給她信心和力量。
雖然這個小女孩得了壹種可怕的疾病,但她沒有表現出任何膽怯。小女孩機智、幽默、輕松的生活態度打動了無數網友的心。
新西蘭惠靈頓壹名66歲的婦女被診斷患有腦萎縮。如果疾病繼續,她會不認識所有人,包括她自己。老太太得知病情後,笑著說:“哇,這病真厲害。那我得好好看看我的親戚,不然到時候認識的人就少了。可惜了。”
於是,老太太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到每壹個認識的人面前,深情地擁抱每壹個人,把對方的臉捧在手心,深情地親吻對方的額頭,說:“我把妳的臉記下來了,記在心裏。我永遠不會忘記!”
就這樣,老太太小心翼翼地記下了她認識的每壹個人,她會壹直把熟悉的人的心記在心裏,直到病情惡化。即使她的大腦萎縮了,她的心依然明亮如鏡,她的心不會萎縮。老太太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激和熱愛。
生活的微笑是壹種生活態度,它給人以無限的信心和勇氣。生活可以被擊倒,但永遠不要放棄微笑。微笑永遠是生命中最美的姿態。
結論:無論妳遇到什麽情況,處於什麽處境,大家都要努力讓自己的心態平靜下來。平時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人生那麽長,總要有樂趣。(文章原載於2002年4月第2065438期《自我保健》,作者為李增福、柯雲路和徐旭。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對其真實性負責。請盡快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