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密音寺的歷史淵源
密隱寺位於寧鄉縣巍山山腰,毗盧峰下。是中國佛教五大禪師之壹的魯陽宗的誕生地。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尤靈和尚來巍山修行,宰相裴秀請朝廷賜名“摩訶禪寺”,建寺。陀羅指的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密宗。尤靈大師是衡山南嶽拜宗珊的高僧,所以寺門有聯:“法玉來衡越;宗風祁陽山。”據史書記載,唐宋時期,密音寺占地廣闊,大殿宏偉。據說廟裏有上千個和尚壺和洪鐘,震驚了山野。密印寺傳承法制,是供養祖先的吉祥之地。其祖風在中國佛教史上獨樹壹幟,其法定繼承人歷史悠久。密印寺的創始人是唐代的靈佑禪師和百泰禪師。歷代著名方丈,民國先後有宋空隱大師、明澈當大師、清惠山大師、保大師等。歷史上最著名的有唐朝宰相裴秀,裴秀的夫人陳,宋代著名思想家張煒。密印寺始建於1000多年前,歷經朝代更替,多次重建。現存建築有山門、正殿(萬佛殿)、後殿、附殿、禪堂、祠堂等,占地9000多平方米。山門高大莊嚴,紅色三開牌坊磚石結構,黃色琉璃瓦,中間有拱形大門;萬佛殿是密印寺最著名的建築,高九尺,歇息於山頂,重檐重檐,內外有38根柱子,全部為白色、花崗巖、金色琉璃瓦屋頂。墻磚足有壹尺多高,每塊磚上都鑄有鍍金佛像,***12182,嵌在四壁之中。佛像莊嚴肅穆,殿內金光耀眼,真是中國寺廟奇觀。密音寺內外有很多有故事有傳說的場景。殿內有壹塊高五尺,周長二尺的黑色石頭。裏面有兩個洞,據說是裴秀的妻子陳夫人齋僧的地方。壹孔出油,壹孔出鹽,稱為油鹽石。寺外還有惠心橋、來木井、養生池、任賢仙寶、龍王井、蘆花水、鏡巖、獅子巖、萬人床、銀杏等“巍山十景”。寺廟依山傍水,景色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