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身體與體育概述。

身體與體育概述。

作為壹種社會現象,體育是人類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體育既是教育的壹部分,也是生活的壹部分,屬於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態。因此,它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1,促進大腦清醒,思維敏捷。

體育活動可以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和抑制性,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平衡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的綜合能力。

2.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體力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以滿足肌肉活動的需要,使心血管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得到改善。經常運動可使心臟作功肥大,心肌增厚,收縮強烈,心動過緩,血容量增加,大大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心率和血壓的變化也比常人小,表現出心臟作功“省錢”的現象。

3.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

呼吸是壹種重要的生命現象。肺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經常鍛煉可以使呼吸肌發達,呼吸緩慢而深,每次呼吸的氧氣多壹些。只要每分鐘呼吸8-12次,就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運動可以讓更多的肺泡參與工作,讓肺泡有彈性,增加肺活量。

4.促進骨骼肌的生長發育。

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為骨骼和肌肉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肌纖維增粗,強化肌肉組織,促進骨骼生長,增厚骨密度,提高抗彎、抗壓和抗彎能力。

5、調整心理,使人充滿朝氣和活力。

從事體育活動,尤其是那些讓妳感興趣的運動,能讓人產生奇妙的情感體驗,心情舒暢,精神飽滿。因為運動的動力,他們還能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給生活增添情趣。運動還可以調節人的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緒,比如消除情緒低落和抑郁。

6.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環境的能力。因為經常鍛煉,大腦皮層對各種刺激的綜合分析能力強,感覺敏銳,視野開闊,對空間和時間的判斷能力強。

間隔和姿態能力增強,所以判斷準確,反應靈敏。同時,由於在冷熱環境下經常運動,可以提高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機體對氣溫突變的適應能力。

7、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經常運動可以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它能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力,延緩衰老進程,健康長壽。

運動養生的意義

移動

生物學家發現,野生大象可以活到200歲。壹旦被捕獲並放入動物園,即使它們的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它們也不能活到80歲。兔子平均能活15年,從小就被關在籠子裏。

過著“優越”生活的兔子,平均壽命只有4到5年;野豬的壽命是家豬的兩倍。那麽為什麽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長壽呢?壹個重要的觀點是野生動物尋找食物,保護自己,

為了躲避敵人,擺脫惡劣的天氣,妳必須經常跑來跑去,好好鍛煉身體。這樣壹代壹代,妳的體質越來越好,壽命自然也比家畜長。同樣,人也是這樣。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會長壽。這說明了壹個道理:運動是健康長壽的基礎。其理論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移動以培養形狀

手食寶緣

他說:“養生之道,就是飯後躺下,終日穩坐,可凝氣血,久則損命。”由此可見,運動能促進氣血暢通,增強抗病能力,增強生命力,所以著名醫家張強調。

“血液循環是最重要的。”人體主要圍繞肩、腰、髖、膝、踝等關節進行鍛煉,每個關節都有幾個肌肉群。經常鍛煉不僅能消除脂肪,還能增強肌肉力量。

此外,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機能。

2.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

華佗指出:“如果妳搖動,谷氣就會消失,血液循環就會阻止妳生病。”這說明運動有健脾胃,促進飲食消化和分布的作用。只有脾胃強健,氣血來源充足,才能健康長壽。

3.鍛煉能增強心臟功能。

國家

外面有個心臟病學的研究所,曾經做過壹個實驗,是關於缺乏運動對20-30歲健康男性的影響。他們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規定受試者連續躺下20個晝夜。

在床上,不允許坐起、站起或在床上運動。對照組也已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但允許其在床上設置的特殊器械上每天運動4次。當實驗進行3 ~ 5天時,實驗組的人

主訴背部肌肉疼痛、食欲不振、便秘;20個晝夜後,肌肉開始萎縮,肌力極度下降。很多人壹從床上站起來就頭暈,心跳加快,脈搏微弱,血壓低。

他們中的壹些人處於昏厥狀態,達到了危險的程度。與測試前相比,心臟功能平均下降了70%。起床後,連上樓等簡單活動都幾乎無法完成。但是對照組的情況完全不同。他們仍然

保持測試前的工作能力和功能水平。壹份針對哈佛大學17000名畢業生的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有規律的積極運動可以降低35%的心臟病發作風險。

4.運動可以增加肺功能。

經常運動的人,胸部呼吸差為9 ~ 16 cm,很少運動的人,胸部呼吸差只有5 ~ 8 cm。普通人的肺活量是

3500 ml左右,經常運動的人,因為肺彈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也增強,肺活量比普通人高1000 ml左右。另外,運動可以加深呼吸,提高呼吸效率。

經常鍛煉的人可以減到每分鐘8 ~ 12次,而壹般人是12 ~ 16次。它的好處是呼吸肌可以有更多的休息時間。因為呼吸淺,壹般人每次只呼吸300 ml左右。

而運動員可以達到600 ml。此外,經常鍛煉可以增強健康功能,適應氣候變化,從而有助於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5.運動可以改善腎功能。

這是因為運動使新陳代謝旺盛,大部分代謝廢物由腎臟排出,使腎功能得到極大的鍛煉。中醫認為腎主骨,中老年人的脫鈣、骨質增生、關節攣縮等很多常見病也可以通過經常鍛煉來預防。

6.運動讓人快樂。

身體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改善腦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延緩中樞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輕度運動可以緩解神經肌肉的緊張。

放松鎮靜的功效對神經癥、情緒抑郁、失眠、高血壓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正如美國醫生所說,“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鎮定劑”。近年來,神經心理學家

實驗證明,肌肉緊張與人的情緒狀態密切相關。不愉快的情緒通常與骨骼肌和內臟肌肉的緊張同時發生,而體育鍛煉可以使肌肉在放松的狀態下得到放松。

逐漸放松有助於緩解肌肉緊張,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

壹、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要科學鍛煉,首先要了解人體的發育過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人是自然界中最復雜的有機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類在勞動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勞動對人體的發展有壹定的局限性,於是體育教育應運而生,希望通過體育鍛煉使人體全面發展,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從人體特征來看,人體有機體是壹個矛盾的統壹體。比如物質的同化與異化,神經的興奮與抑制,肌肉的收縮與擴張,血液的阻力與推力,呼氣與吸氣,體熱的產生與散發,細胞的增殖與死亡等。,都表現出人體的對立統壹規律。

生長

生命必須依賴蛋白質,它不斷地與周圍的外界自然進行新陳代謝。壹旦新陳代謝停止,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因為新陳代謝的同化作用,生物在體內積累。

質量和能量,而異化則消耗體內的活物質和能量。新陳代謝的同化和異化是相互依存、連續不斷的,運動有利於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

生命在於有節奏的運動。事實就是如此。

人的壹生是壹個從弱到強,從強到老,從老到死的自然規律發展過程。所以,現在我們學習和了解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在於通過體育鍛煉更好地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體育鍛煉對人的發展有什麽作用?

1.體育鍛煉能使人頭腦發達,思維敏捷?

人類

重要的生理活動主要是通過反射來進行的。反射可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遺傳的,其中樞在大腦皮層的下部。條件反射是後天學習訓練出來的。

高級形式的反射活動的中心主要在大腦皮層,體育活動中的各種技術動作和不可預測的戰術配合都在通過感受器不斷強化大腦皮層。

刺激產生刺激效應,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更加深入和集中。比如打乒乓球,在接發球的那壹刻,大腦皮層的分析合成過程是非常復雜的,比如

正方發球的姿勢、擊球位置、聲音、方向、弧度、旋轉、落點等相繼出現。所有的刺激都被相應的受體接受並傳入大腦皮層,引起皮層不同的細胞活動。

所有這些活動通過暫時的神經連接連接成壹個整體,接受者得到壹個發球的全面概念:是好球還是壞球,球怎麽旋轉,球怎麽打過去等等。

比如競技體操中的肌肉收縮,既有動態的成分,也有靜態的成分。需要建立對立肌肉中樞之間興奮和抑制交替活動的動態刻板印象;有必要確定他們是同壹根神經。

過程的動態塑造,需要根據運動技能的組合來安排,神經過程的強弱和更替,都需要按照規定的節奏來進行。因此,大腦皮層和皮層下運動中樞可以因訓練而煥然壹新。

協調,有時需要加強或維持下級中樞的相互作用抑制,有時需要轉化。因此,體育鍛煉是身體的無條件反射,可能與各種外界刺激相結合

建立相應的條件反射,從而使人的頭腦發達,思維敏捷,達到提神健腦的作用。

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在體育活動中,

由於能量消耗的增強和體內代謝物的增多,需要加快血液循環,及時滿足身體各部位的能量供應和代謝物排泄。例如,在激烈的運動中,運動員的每搏輸出量

從休息時的100ml到180ml,每分鐘可以高達35000ml的速度向全身輸送血液,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壁的彈性,也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

脂蛋白的量減少並限制了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積累。由於血液循環的加速和血液需求的激增,心臟在形態、功能和作用上都能很好地適應,如心臟運動。

性肥大使心臟面積比壹般人多10%;心肌發達,收縮性強。壹般人每搏只能輸出113ml的血液,而優秀運動員的輸出可以達到200ml每沖程。心臟容量大,

據測試,壹般人的精神儲備約為765 ~ 785 ml,而運動員的可達1015 ~ 1027ml;竇性心率較慢,壹般人在70 ~ 80次/分左右,經常從事體育鍛煉。

鍛煉者做50 ~ 60次/分鐘左右,優秀運動員做36 ~ 40次/分鐘。同時心臟的調節功能大大提高,主要表現在運動開始後心血管系統的快速動員。

能適應運動的需要;在劇烈運動的過程中,心血管系統的最大潛能得以發揮,精神儲備得以充分調動。運動結束後,它可以很快恢復到安靜的水平。

三、改善呼吸功能?

身體

生育活動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影響很大。體內的壹切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來自於體內營養物質的氧化。二氧化碳及時排出,新鮮空氣吸入,在持續呼吸的幫助下。

鍛煉身體。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呼吸肌,增加肺活量,每分鐘可以達到80 ~ 100 L以上,長跑運動員180 ~ 200 L;肺活量增加,壹般人是

3000~3500ml,女性2500~3000ml,4000 ~ 5000ml對於鍛煉者;氧氣利用率提高,比如正常人安靜時利用率是25%,跑步時更劇烈。

移動的時候可以達到65%,也就是2?6次。劇烈運動時,足部血流量增加3倍,氧氣利用率也增加3倍以上。因此,毛細血管和細胞之間的氧分壓增加更多,而氧

供給率可比安靜時提高9倍以上,氧氣利用率可接近100%;安靜時每分鐘呼吸次數減少,壹般人約為18次,而運動好的人只有12次左右。這些都充分證明了。

體育鍛煉能有效提高人體的有氧工作能力,充分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

四、促進強健筋骨?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

改善運動器官功能,使管狀骨變粗,骨密度變粗,骨小梁排列密集,骨結節增大等。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人,骨密度可以增厚1?5 ~ 8毫米。所有這些變化

它們被賦予了骨骼堅固致密、抗壓能力強的特點。體育鍛煉時,由於肌肉作功的加強,血液作功的增加,使原有的肌纖維增粗,肌塊增大。通過運動,增加了臂圍和腿圍,男性中。

增長4cm以上,女性可以增長0?6cm以上,肌肉重量可占體重的50%以上,而不運動的人只占35% ~ 40%。所以,體育鍛煉可以讓肌肉更強壯。

力,並具有高度的興奮性和靈活性。

壹、讓人心情舒暢開朗?

現實生活中,壹個人的身體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在《體育研究》中寫道。

《調查》壹文指出:“健全的身體和健全的感情”。列寧曾經說過,“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身體之中”。這些精辟的論述,充分說明身體強壯,精力充沛,充滿活力。

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緒、心理狀態都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反而會像中國古代醫書《內經》中“怒傷肝,思傷脾,悲肺,恐傷腎”的壞心情壹樣直來直去。

然後危害人體健康。

從體育鍛煉的內涵來看,它不僅可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而且是壹種高尚的文化娛樂活動。它既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又能在精神上給人壹種樂趣和享受,所以具有磨煉意誌、調節感情的作用。

體育鍛煉多是戶外運動,所以能讓人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環境中鍛煉身體,充分享受大自然賦予人們的無窮樂趣。這壹切都讓人感到舒適和愉悅。

總之,體育鍛煉對人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但只有堅持按照人體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科學鍛煉,才能達到上述目標。

第四章體質與健康?

體質和健康的概念是什麽?

人類

學生需要體育,因為它能增強體質,豐富生活,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要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充分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評價指標和

影響體質和健康的各種因素等。只有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制定體質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合理利用各種因素的影響,達到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目的。

壹、體質的概念?

體質是指人體的素質。它是在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人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身體素質、適應能力和心理因素等綜合的、不斷發展的、相對穩定的特征。

體質是人的生命活動、工作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物質基礎。2008年8月1982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研究會定義的體質範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形態和結構的發達水平,即體質、體型、體態、營養狀況和身體成分。

(2)生理功能水平,即機體的代謝水平和各器官、系統的效率。比如脈搏、血壓、肺活量等反映心肺功能水平的指標。

(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力、敏捷、柔韌等身體素質和走、跑、跳、投、爬、攀等基本身體活動。

(4)心理發展水平,即人的知覺、智力、性格、意誌等。

(5)適應性。即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應急反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身體

素質是人類生命活動和勞動能力的物質基礎。在其形成、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呈現出從最佳功能狀態到嚴重疾病和功能障礙的各個階段。

質量水平。簡而言之,體質是指精神狀態、身體發育、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以及適應各種復雜自然環境能力的綜合概念。所以,壹個體質好的人應該表現出來。

現在的我,精力充沛,朝氣蓬勃,鬥誌昂揚,精力充沛,身體健康,筋骨強健,對疾病和各種自然環境的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都很強,在工作和工作中都能保持高效率。

在困難的條件下能夠勝任。

壹個人的體質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後天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衡量和評價體質的實際水平時,必須註意體質的綜合特征及其多指標性。

二、健康的概念?

正確

壹般來說,對健康的理解是沒有疾病。其實這種對健康的理解是很不完整的。今天對健康的科學定義是指身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動態平衡,是身體的壹種。

身體、精神、社會的完美狀態。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1948中明確提出:“所謂健康,不是簡單地指身體無病或不虛弱,而是指身體、精神、社會三者密不可分。

各方面都包括在內,也就是說,壹種完美的狀態。“1978年9月世界初級衛生保健大會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對健康的描述重申:“健康不僅僅是壹種疾病。

疾病和虛弱消失,是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

第二節體質與健康的評價?

壹、體能的評價指標?

體質測試的內容和方法很多。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主要測試以下幾個方面:

1.體型發育指數:?

反映身體形態發育的基本指標有三個:身高、體重和胸圍。通過這三項指標的測試,可以反映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以及營養和呼吸功能。

2.生理機能指標:?

生理功能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態,主要通過脈搏、血壓、肺活量等反映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生長發育和功能發育水平。

3.體能和運動能力指標?

當...的時候

之前,中國大學生在衡量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時,主要選擇代表速度素質和快跑能力的60m跑,以及代表下肢、肩部和腰腹部協調素質和跳躍能力的立定跳遠。

上肢力量和攀爬能力的引體向上或屈臂懸垂,代表女生腰腹肌力量和耐力的壹分鐘快速仰臥起坐,代表男生1000m跑步和女生反映人體心肺功能的耐力。

800米跑、400米跑或50m×3來回跑,以及代表柔韌素質的立定三維前彎。

4.心理指標:?

主要包括反應能力、感知能力、註意力和認知能力。

二、健康的評價指標:?

制定壹個總的健康指數,要考慮不同年齡、性別、地區、不同民族的差異。壹般來說,人體的健康指數由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三個因素構成。

1.身體健康:?

衡量身體健康有以下幾個方面:

(1)無疾病,無需治療;?

(2)身體發育正常;?

(3)生活節奏好,胃口好,睡眠好;?

(4)體態好,氣色好,精神好;?

(5)能夠很好地進行日常活動,快速消除疲勞。2.心理健康?

這包括壹個人的行為思想與他的基本價值觀是壹致的,他的生活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他向往美與善,他能精力充沛地執行各種功能和任務,他能從中找到並享受樂趣,感受自己的價值,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