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初秋,氣溫逐漸降低,宜穿素服。俗話說“捂春凍秋”,適當“凍”可以增強皮膚的抗寒能力。中秋節過後,氣溫下降,宜及時添加衣物和被褥,以免感冒和胃病復發。
飲食:首先要滋潤。入秋後,降雨少,空氣幹燥,容易引起咽幹、鼻幹、皮膚澀等“燥”。所以要多喝開水、淡茶、蔬菜湯、牛奶等飲料,多吃蘿蔔、西紅柿、豆腐、銀耳、梨、柿子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滋陰清燥的功效。其次要補。深秋時節,人體精氣開始被封存,吃補品容易吸收儲存,有助於增強體質。這期間可以多吃雞肉、牛肉、豬肝、魚肉、大棗、蓮子等。另外,秋季要註意飲食衛生。秋天,室外涼爽,室內溫暖,最適合蚊蠅滋生。蒼蠅是腸炎、痢疾等疾病的傳播媒介,人體食用被蚊蠅汙染的食物後,極易引發腸道傳染病。
生活:深秋,氣候寒冷,晚上睡覺要關好門窗,用壹些衣服蓋住腹部,防止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瀉。秋季避免熬夜,每晚保證6-8小時的睡眠,讓身體有較強的免疫力。
活動:金秋時節,景色迷人,是人們進行戶外活動、鍛煉和旅遊的黃金季節。早上在公園做操、打拳、散步、跑步,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秋天氣候涼爽,不太熱也不太冷,工作效果最好。但也要避免長期過度勞累,經常加班,導致免疫力下降,以及帶狀皰疹、急性蕁麻疹等舊病復發。
秋冬來臨,季節交替,氣候多變,特別是頻繁的冷空氣襲擊和頻繁的大氣環流峰值活動,是許多慢性病的誘發因素。市民要註意日常保健,預防疾病。
哮喘壹般發生在5438年6月+10月。夏秋之交,由於天氣多變,草本花粉豐富,過敏食物多,過敏性哮喘發作較多,支氣管哮喘也容易復發。因此,哮喘患者應註意保暖,防止接觸過敏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並結合藥物治療,防止復發。
感冒是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大敵。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冷空氣不斷南下,氣溫往往會驟然下降,會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狹窄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減慢,血容量減少,引起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因此,在季節交替、冷空氣來臨的時候,要及時添衣保暖,適當運動禦寒,合理調整飲食起居,不要煙酒過度、過度勞累。特別要註意觀察病情變化,定期檢查,按時服藥,控制病情。
秋季天氣寒冷幹燥,使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種外感疾病,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人在秋季要註意飲食調節,適當增加營養,補充水分,提高抵抗力。
此外,秋季氣候多變,也是消化性潰瘍、急性胃腸炎、便秘、嬰幼兒腹瀉等胃腸疾病的多發季節。氣候幹燥也容易引起和加重慢性咽炎。因此,改善環境和食品衛生,加強自我防護非常重要。
秋天,天氣由暖轉涼,有熱、幹、冷三種氣候。公眾應高度重視防病保健,隨時關註天氣變化,增減衣物,調整飲食,加強鍛煉,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