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之光凈化人心。我來說說學習的體會。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和幸福為基礎。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提高人的素質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人文素質的缺失構成了教師成長的最大障礙,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師不可能真正成長。
走吧。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直接影響教師的成長和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背景,才能承擔起歷史責任,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
因為沒有人文素質的提高,就不會有教師綜合文化素質的提高;沒有人文素養的教師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學精神和較高的審美素養。人文素質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和根本所在。科學離不開人文,否則就會失去主導地位,誤入歧途。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質。只有具備人文素質,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科學,努力把握科學的本質,以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為己任,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那麽,只有具備人文素質,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和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人”來對待,把他們當作有思想、有個性、有情感、活潑、獨立的人來對待,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工程師”手下的“產品”,當作“園丁”,畢竟教育不同於種植植物或飼養動物的工作。教育是主體之間為了發展而進行的壹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通過這種交流和對話,引導和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尊,使他們積極尋求自我發展和進步的目標,不斷完善自我。
教師人文素質是教師的人文精神及其在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表現在教師日常教學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在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壹個優秀的老師,壹定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老師。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老師,壹定是有人文精神的老師。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才能從教師成長為稱職的教師、經學教師乃至名師。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必須善於閱讀,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形成勤修、終身學習的習慣。
所以,我要學會在廣泛的書籍中學習閱讀、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開闊自己的文化視野,提高自己思想的高度,加強自己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要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也要向身邊的其他同事學習,學習他們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要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熟練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還要積極借鑒教學實踐,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等等。
總之,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是我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我成長為壹名稱職的教師、經典教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