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什麽東西春天甜'夏天酸'秋天苦'冬天辣'?

什麽東西春天甜'夏天酸'秋天苦'冬天辣'?

養生的配方是:春天吃甜的,夏天吃辛的,養肺的,秋天吃酸的,冬天保護肝膽不吃苦的,補腎的。

《黃帝內經》中指出五味入胃,各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甜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長期補氣,也常見。

春天,妳應該多吃甜食。甜蜜屬於大地,大地孕育萬物。甜食是我們主要的營養來源。甜食有補中、調和脾胃的作用。

夏天,妳應該多吃辛辣的食物。辛味入肺大腸經。能宣肺氣。氣動則血動。氣血不暢的人,要用辛味使氣血流動,壹潭死水才能變成活水,才有生機。

秋天,妳應該多吃酸的食物。酸屬陰,酸味入肝膽,補肝膽之陰。陰代表水和液,即酸味能促進肝血和膽汁的生成。酸味入肝,可以平肝降火,有助於肝膽濕熱的緩解。

冬天要多吃苦味的食物。苦味入心、小腸,可瀉心火、小腸火。任何清熱瀉火的藥都有苦味。最廣為人知的是苦瓜和黃連,專門用來解決口舌生瘡、焦慮失眠等問題。

擴展數據:

1和五味理論與人體病理學的關系

醫學理論認為,人體處於動態平衡中,各臟腑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對立統壹。如果飲食中的五味偏食,五味作用於人體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臟腑功能的盛衰,破壞臟腑對立統壹的平衡,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內經》以五行規律為線索,列舉了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對病機的不同影響。

《蘇文通奇天論》雲:“味太酸,肝氣生津,脾氣絕;味道太鹹,骨頭筋疲力盡,肌肉短小,內心壓抑;味道太甜,心滿氣喘,色黑,腎不平衡;味道太苦,脾氣不強,胃氣濃;味道太辣,筋脈含淚,精神中樞。”

他們都指出,雖然五臟的發育依賴於五味,但過度使用五味會破壞五臟的和諧關系。

2.五味理論與人體生理學的關系。

《黃帝內經》認為,人天生天地之氣,人之氣化即天地之氣化。井磊解釋說:“丈夫的味道來自地球的氣,所以他可以產生五臟的陰”。陰,臟腑與陰精,指的是物質基礎。

《蘇文吳大雲論》更具體地談到“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甜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辛生肺,肺生苔,苔生腎...鹹生腎,腎生骨髓,骨髓生肝。”

可見,五味對五臟的滋養和協調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將五味轉化為精血,才能形成人類的有機整體。壹般認為,心苦、肺辛、肝酸、脾甜、腎鹹,五臟對五味有各自特定的親和力。掌握臟與味的這種關系,對於正確用藥和飲食保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