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際執行的時候總會有偏差。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只有過了50歲,人才會覺得眼前的壹切都是浮雲。只有健康才是最實際最真實的。因為50歲的人都知道,沒有健康的身體,後半生會異常艱難,甚至可以用跌跌撞撞來形容。
我聽過壹個很形象的比喻,把人的健康身體比作“1”。當人們不斷放大自己的需求和願望時,就會加上壹個又壹個“0”。比如我們住的房子,開的車,各種大牌奢侈品,都會讓我們不斷努力在“1”後面加壹個“0”。
我們常常為了這個零而忽略了前面的“1”,而當有壹天我們發現前面的“1”因為太多的欲望而倒下時,後面所有的零都變成了他的本義,壹文不值,壹切都只是空的。要想在後面享受這些人,首先要把“1”守在前面。沒有前面的“1”,壹切都只是壹個空殼。“1”是健康的身體,是經歷壹切的基礎。沒有“1”,就沒有體驗的機會,所有的存在都會變得空虛。
為什麽50歲以後才開始意識到?為什麽不早點發現健康對人的重要性?因為更早的時候,我們忙著為那些所謂的“1”東奔西跑,努力工作,以為那些才是最重要的。而當我們50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卻發現所有的努力都不如健康真實。
因為年輕的時候透支了身體,50歲以後會壹個個恢復。比如,我們壹直夢想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50歲以後,我們積累了壹定的財富。但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身體,我們不能再忍受長途旅行的艱辛。即使我們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我們也只能通過圖片去了解這個世界,不能用腳去丈量這個世界。
直到50歲的時候我才開始意識到,因為我知道生命已經沒有時間了。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的身體有揮霍的條件,但是無法預測50歲以後的自己會是什麽樣子,所以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人的壹生就像爬山,到了50歲,正處於下坡階段。生活在不斷地警告和報告人們,他們再也無法負荷了。
人生就像壹場馬拉松,需要技巧。如果妳在前半程消耗了所有的體力,那麽在沖刺的後半段就很難再補充了。這就是為什麽50歲的人經常說養生是因為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年輕人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是因為無法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麽。
過了50歲,妳會發現,年輕時追逐的壹切,和現在的健康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麽。因為身體是妳自己的,只有妳自己知道。50歲以後無論妳走到哪裏,妳都緊握著妳的救命藥丸。是壹種接近死亡的恐懼,年輕的時候根本體會不到。因為年輕,所以覺得死亡離妳很遠。只有當妳年紀大了,在人生的跑道上,妳已經隱約看到了盡頭,妳才會覺得生命和健康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延長的。
我們可以為自己列出許多未實現的願望和要做的事情,但我們發現,我們必須有壹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實現它們。如果妳問壹個50歲的男人,如果他給妳壹個健康的身體,妳願意用妳所有的財富做交易嗎?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同意,他已經知道哪個更重要了。與健康的身體相比,壹切都是浮雲。對人類來說,生活最公平的地方,就是窮人和富人都要面對死亡。
沒有健全的牙齒,妳就嘗不到世間的美味,看不到前方的風景,沒有足夠的體力,無法穿越山河,無法實現看世界的夢想。如果妳有夢想,從現在開始就要註意身體,不要等到50歲才實現,因為不是什麽都來得及,越早實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