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睡眠對兒童的重要性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壹項研究指出,如果人連續壹周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體內約有765,438+065,438+0種基因功能會發生改變,表現在新陳代謝、免疫力和抵抗力上。
1,有助於增長智力
發現全身的能量損耗在大腦中高達20%,可見睡眠對大腦的高效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專家表示,良好的睡眠質量有助於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恢復,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助於兒童增強情緒控制和外部適應能力,從而提高大腦的整體發育。
倫敦大學科學家在對1萬名兒童進行跟蹤調查後發現,每天265,438+0: 00前入睡的兒童在閱讀和算術方面的表現普遍好於晚睡的兒童。
2.它有助於成長。
眾所周知,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除了營養支持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生長激素,而研究表明,這類激素只有在夜間才會大量分泌。
生長激素其實是壹種肽蛋白,可以促進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質的合成。它能促進除神經組織以外的所有組織的生長,是孩子長高最關鍵的物質。
後續研究發現,晚上21:00前入睡的孩子平均身高明顯高於晚睡的孩子。
壹天中兩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其實生長激素的分泌是脈沖式發展的,按照時間分布,每天有兩個分泌高峰期,進入深度睡眠後,生長激素的分泌會進壹步翻倍,也就是說,孩子每天有兩個睡眠黃金期,具體如下:
1,晚上9點到淩晨2點
發現生長激素在夜間大量分泌,第壹個分泌高峰是晚上9點到淩晨2點。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晚上9點上床睡覺,最遲在晚上10之前入睡,以便充分利用生長激素分泌的第壹個高峰。
2.從早上5點到7點
第二個分泌高峰是早上5點到7點。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能繼續保證優質的睡眠,第二天他的骨骼和其他生長發育往往會更好,更高,更有活力。
但是,我們國家壹直有?早睡早起?據說很多家長習慣五六點就把孩子叫醒學習。顯然,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讓孩子睡到早上7點,再叫醒他們。
除了保證睡眠時間,家長還要創造安靜的睡眠環境,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讓身體充分分泌和利用生長激素,智力成長。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1,形成條件反射
主動睡眠,睡眠質量永遠高於被動,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主動睡眠的意識,睡前做好行為暗示,讓孩子養成壹種條件反射去睡覺。
比如睡前給孩子洗澡或者講故事,讓他們下次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知道該睡覺了。
2.控制生物鐘
晚上的睡眠質量要比其他時間高很多,所以家長需要嚴格控制孩子的生物鐘,養成晚上固定的睡眠時間,保證晚上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快速修復和生長。這個習慣最好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養成。
3.準備睡覺。
睡前兩小時不宜大量進食,睡前壹小時不宜大量飲水,以免增加胃的消化壓力,增加夜數,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睡前壹小時不宜過於情緒化,以免大腦壹直興奮,影響睡眠質量。
4.創造壹個穩定的睡眠環境
要把家裏的聲音和燈光調到最低,把室內的溫度和寶寶蓋的被子準備到合適的狀態,以免孩子被過多的外界幹擾吵醒,無法進入深度睡眠,從而降低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