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診療是經過兩千多年的實踐發展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從古至今在民間廣泛應用。我國第壹部中醫巨著《黃帝內經》和歷代醫學專著都記載和肯定了耳、經、臟的關系,但沒有描述具體的治療方法。
到了近代,特別是經過耳科之母黃立春教授46年的研究,徹底顛覆了國內外中西醫對耳穴療法的看法,發展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耳科,耳穴診療也發展成為針灸中的壹門獨特學科。
耳與臟腑的關系
“淩叔。《五讀五使》記載“耳為腎之官”。耳朵與其對應的組織、器官、內臟關系密切,這壹點在現代臨床實踐中也得到了證明。耳穴與內臟器官不僅有相關性,而且有相對特異性。
耳與神經的關系
耳廓內有豐富的神經,包括來自脊神經頸叢的兩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有耳顳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的分支與頸外動脈相鎖。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對腦神經和兩對脊神經與中樞神經系統相連。人體的各個部位在耳穴上都有相應的位置。耳朵雖小,卻集合了全身所有器官組織的生理病理信息。這部分不僅是全身的縮影,還能影響全身。合理刺激這些全息耳穴,可以調整全身的功能狀態。所以耳穴不僅可以診斷疾病,還可以治療疾病,預防疾病。
耳穴調節範圍
目前,它可以治療200多種疾病和500多種癥狀,例如:
各種疼痛疾病:對各種疼痛有明顯療效。
各種炎癥性疾病:胃炎、膽囊炎、盆腔炎、扁桃體炎等。
過敏性疾病和膠原性疾病:過敏性鼻炎、結腸炎等。
內分泌代謝、泌尿生殖系統等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功能性疾病:內耳眩暈、神經衰弱、失眠、月經不調等。
各種慢性病:腰腿痛、頸椎痛、慢性胃炎等。
其他:哺乳、暈車、暈船、保健、美容、減肥、戒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