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許願大師:行、住、坐、臥都是禪。應該怎麽在裏面練習?

許願大師:行、住、坐、臥都是禪。應該怎麽在裏面練習?

許願大師:行、住、坐、臥都是禪。應該怎麽在裏面練習?

發布:2017-06-17來源:禪文化網

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四種姿勢的禪定,我們可以體會到,所有的處事、處事之道,都只是五蘊,只是因緣生滅,所以對他們來說,沒有愛、沒有明、沒有癡——沒有貪、沒有執、沒有癡。不需要任何堅持就可以自由。

大念初大師經典節選。

四威(行、住、坐、臥——知道身體姿勢)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這四個基本姿勢,即走、住、坐、躺。這樣才能成就阿羅漢道,成就解脫。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要減少站著打坐和躺著打坐的練習,因為站著打坐會讓妳很快變得僵硬沈重,然後妳會很痛苦。要練的話會幹擾妳的練習,要少練。妳也應該少練習躺著冥想。大家應該知道,南方流傳的臥禪,和藥師法的眠光法是不壹樣的。當然,修習光明法是聰明的,因為他在睡夢中修習光明法。但是妳應該壹直保持清醒,意識到這種靠著的冥想。如果妳學習初學者的臥位冥想,妳會在開始練習前睡著。早飯後睡,午飯時醒,午飯後睡,壹睡就是壹整天。這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妳這樣做,妳會變得越來越懈怠和懶惰。所以很容易引起嗜睡。如果以這種俯臥姿勢躺著,很難保持意識,要少修復。

如何在四尊嚴中通過行、住、坐、臥來修行,進而達到解脫?比如我們修行禪,怎麽才能修行禪?我們來看下面這段經文:

重復,僧侶們!當和尚在行走時,他意識到:“我在行走。當我站著的時候,我意識到,“我站著。"當我坐著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坐著。當我躺著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在躺著。”不管什麽姿勢,我都如實知道。

以這種方式練習禪。有的人就是慢慢走,然後心裏壹直在想。我擡起左腿然後放下,再擡起右腿。這是冥想嗎?不是這樣的。禪修不是這樣的。如果妳這樣練習,妳當然可以平靜妳的心,但這不是禪修,不是真正的禪修,而只是禪修的準備。事實上,如果妳真的想練習禪,妳應該首先在妳經常要走的道路上培養妳的專註力,並站在那個起點上。

比如妳先修習了和的概念,或者修習了差的四界的概念,就可以看到色聚,看到色聚就看到色識法。妳可以鑒別壹下顏色的方法,然後分析壹下,分析出他們最終的顏色方法無非是地、水、火、風,看到地、水、火、風四界的十二個特殊相;然後起步,慢慢走,這是修行禪的開始;然後觀察,走路的時候,這個心會產生很多心理著色的方法。比如,妳走壹步之前,腦子裏壹定要有壹個想法,我要走路,擡起左腿。當妳們壹起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妳們會有很多色彩方法,這叫意念色彩法,然後會被指導擡腿。因此,觀察是必要的,因為“行走”的觀念產生了許多心理學方法;同時也要觀察,因為“行走”的想法,這個想法催生了很多心智過程。心智過程包含壹個意念轉動中心和七個快速移動中心。這個轉心中心有十二個名字,每個速動中心有三十多個名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修行禪。我不是說:啊,我在走。如果我知道我在走,我心裏念著就只想打坐。不是這樣的。

人們可能壹時無法理解,這並不奇怪。如果妳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四差境界的概念,妳就不知道妳在說什麽,也不知道怎麽修。不過學會了就好。學了之後就知道怎麽修了,怎麽修四界這個概念。我們特別強調的是,和平的概念和四界之差的概念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妳把這扇意義之門轉向妳心中的十二個名字,妳就能識別出所有的七個快速移動的心和每個快速移動的心中的三十多個名字。這個時候妳真的沒有小我,沒有小我,不是文字,是證據。知道這些名稱無非是四種意義的集合,即受義、思義、行義、知義的集合。所有駕駛和被駕駛的顏色都是顏色內涵,所有的名稱都是認知內涵。能夠在禪定中觀察到五蘊,才是真正能夠修行禪定。如果真的能在禪定中觀察五蘊,就能證明名色不同,進而觀察五蘊的生滅。

如果是,他住在身體裏,觀察內在身體;或者活在身體裏,看外面的世界;或者住在體內,遵從內外。他活在自己的身體裏,靠守律而活;或者活在肉體裏,看著法律死去;或者住在身體裏,看著生滅。

前面我們講了走禪,站禪,坐禪,臥禪都是那樣練的。然後要進壹步觀察,觀察內外,觀察生滅。內觀是觀自己的五身五心,外觀是觀別人的五身五心;然後內外交替看,這樣就打破了所有的微執著。那種對別人身體的貪欲也在細節上被打破了,所有的處事、處事方式都是無常、苦澀、無我的。那麽就要觀察生老病死。

看五蘊的因緣,五蘊的因緣是無常、苦、無我的,使我能解脫我的思想,斷我的執,達到解脫。

在禪定中,要註意五蘊證明其名、色、智不同後,五蘊的生因和死因。首先用第五種緣起法來觀察身心五蘊的深遠成因。因為我們過去的煩惱和業力;有三個麻煩輪,分別是無知、愛和索取。有兩個輪子,就是行和業有這兩個。因為煩惱之輪導致業障之輪,因為業障之輪,我們感受到了這壹生業障五義的誕生。這就是經文中提到的“他住在身體裏,觀察身體”的具體修行方法。

然後,觀察,因為無明、愛、取、行、有因緣都被徹底破壞了,涅槃時五蘊也就被徹底破壞了。這就是觀察業障破壞的具體實踐方法,也就是經文中所說的“或住於身,以觀滅法”。

然後,“或住身而觀生滅法”,即看完業障生滅後,還要看當下的生滅。煩惱輪和業障輪的五因是壞的,從出生就滅,即生即滅;目前因緣五蘊也是從生即滅,即生即滅;所以是無常、苦、無我的,可以這樣修行禪。

以下是修四尊嚴的成果:

或者他建立了“唯身”的正念,所以他建立正念只是為了更高的智慧和正念。他居無定所,對世間的壹切都不執著。

如果壹個比丘住在身體裏,跟隨身體。

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四種姿勢的禪定,我們可以體會到,所有的處事、處事之道,都只是五蘊,只是因緣生滅,所以對他們來說,沒有愛、沒有明、沒有癡——沒有貪、沒有執、沒有癡。不需要任何堅持就可以自由。這樣,對身體四重尊嚴的禪修就是成為壹種禪修,而禪修可以成就解脫法,使我們成為壹條聖道。

我們為什麽要冥想?為什麽要參加禪文化大學堂?因為冥想可以幫助我們達到壹顆自由快樂的心。

有些人擁有取之不盡的財富,可以隨意買東西,卻買不到幸福。

有些人權力很大,可以隨意支配別人,卻對自己的煩惱束手無策。

那麽禪修者就有了壹顆自由的心。如何擁有?用我們之前說的方法,妳可以看到所有的路,所有的路。通過辨識色法和名法,妳才能真正證明壹切不過是五蘊的積累。而這個五蘊是怎麽誕生的呢?怎麽熄滅?能知道。這樣我們的心就沒有了執著,沒有了阻礙,真正做到了心的自由。

那麽面對任何境界的時候,都可以快樂無憂,都可以快樂幸福。那麽妳選擇哪種生活呢?妳在追逐取之不盡的財富嗎?還是追熱權?還是還想成就壹顆自由的心?

尤其是那些練功非常熟練的禪修者,更是不必對號入座。這個時候的坐禪,他們就可以成就,修行,觀察禪。在所有的姿勢中,他都能達到觀禪的智慧,證聖道,入禪。

例如尊者舍利弗和尊者須菩提就是很好的例子。德高望重的舍利弗是滅絕大師。我們去那爛陀寺的時候看到了舍利弗大佛塔,很有福氣。它也是尊者舍利弗出生的地方,尊者就出生在那個地方附近的村子裏。德高望重的舍利弗是滅絕大師。南傳佛教修道院不生火做飯,僧侶們每天都要壹碗。德高望重的舍利弗每天出門的時候,在各個門口快速進出,然後出來接受供養。

第壹個解決問題的菩薩精通慈悲禪和慈悲觀。他每次上門受持之前,總是先進入慈悲禪修,再從慈悲禪修出來,再受持。大家都應該知道,妳們不可能壹起實踐這種和諧的理念。很難實現。如果妳想修行禪,妳必須先決定,然後再修行禪。

妳看,這兩位德高望重的人給我們展示了壹個例子。因為兩位尊者都希望施與者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和最非凡的利益。所以都是先從固定位置出來再接受表白,先固定再從固定位置出來再接受表白。那樣的話,優越的善業,無量的善業,都會在施者的心路歷程中產生。所以都是行、住、坐、臥都能達到禪,都能修習禪意,開悟智慧,證明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