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父親是商人,我希望他能成名。自幼天資聰穎,對古典歷史了如指掌。16歲參加童生考試,通過縣考、府考、書院考,高中排名第壹。然而,他的父母、妻子、孩子和已婚的姐姐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去世,這是壹個很大的打擊。之後,在好友朱雲明等人的安慰和鼓勵下,他重新振作起來。明弘治十壹年(1498),赴南京鄉試,得謝園第壹名。次年,唐寅進京趕考,同事向考官程行賄。事件發生後,唐朝的朋友朱穆被流放,並被投入監獄。結果被趕下臺,貶到浙江做官。唐寅以做官為恥,回國後沈溺於飲酒消愁,驕橫不羈。
第二任妻子離婚。明朝鄭德四年(1509),唐寅在蘇州北部松仁張莊廢棄的園址上的桃花塢建了壹間房,在這裏度過了他的余生,他的主要藝術作品也是在這裏產生的。1514,江西南昌王寧企圖造反。他聽說唐是個人才,就派人去招他,說他因病不去。唐去了以後,發現的壞心裝瘋,逃之夭夭。後來,他娶了賢惠的沈九娘,生了壹個女兒。唐詩是文人畫中的全才,名氣特別大。他從小就喜歡畫畫。長大後,拜著名職業畫家周琛為師,並在沈陽師從文徵明。所以他的畫被認為既有職業畫家的功力,又有文人畫家的神韻。365,438+0歲,唐寅開始“行萬裏路”,足跡遍及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江西七省。所以他畫中的風景能給人真實感。貧困之下,他靠賣畫為生。唐寅擅長山水,花鳥全能,尤其是仕女,其筆法典雅、細致、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繼承。各大博物館都在看他的原作。
晚年的唐寅精神空虛,他的“皈依佛心,自號為六如”取自壹切有為法,如夢如泡,如露如電,應如此看待。思想傾向於擺脫抑郁,把房子換成寺廟。明嘉靖二年(1523),唐寅去世,享年54歲。在古代並不短命,但作為壹個畫家,他在壯年就去世了。唐寅墓位於虎丘區。改造後於10月22日對外開放,1986。
不要驚訝,年輕的時候很容易陷進去。那裏的每壹個春天都不憂郁,那裏的每壹份愛都不可憐。獨曲梨花杯上雪,巴陵草夢裏煙。未來兩袖金淚,公案三骨禪。我想了想,應該不後悔,就抱著衣服到了院子前面。生在陽關,死在地獄也沒事。死人和死人都差不多,妳應該只能漂泊在異鄉。
四大才子——祝枝山
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五歲就能寫壹尺見方的漢字,九歲就被稱為“神童”。10歲的他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7歲是秀才,32歲是陪審員。曾在興寧郡、應天府為官。因其浪跡天涯的天性和對官場腐敗的不滿,他以交友、邀客豪飲、燒酒解憂為借口,辭去職務回到蘇聯,以發泄心中的怒火。
祝枝山是吳門書家中“明中葉三大書家”之壹。其書法吸收了唐代虞世南、元代趙孟頫的書法神筆,促進了金代王羲之、王獻之、唐懷素的草書。融入並發展成為自己獨特的野草,被譽為“明代第壹”,被譽為“唐伯虎之畫,祝枝山之詞”。祝枝山的《六體詩賦卷》、《杜甫草書》、《古詩十九首》、《唐代草書》、《草書與韓娟》等都是傳世佳作。祝枝山風趣、無拘無束、才華橫溢,喜歡不拘禮節地四處旅行。由於朱允明有著無數有趣的軼事,是壹個非常現成的創作素材,他經常以其足智多謀、口才好、助人為樂的特點出現在《三笑》、《虎王搶親》等多部戲曲作品中。
在祝枝山,仍有傳世之書,如江海的《戰國策》、《新聞》、《九尺牘》、《山治前》、《漂浮物》、《老怪錄》、蘇彩的《邊肖》、《懷興堂集》、《興寧縣誌》等。
嘉靖五年(1526)卒,享年67歲。死後,祝枝山被葬在蘇州郊區衡山朱的祖墳,但墳墓已被鏟平。
四大才子——文徵明
文徵明出生在壹個書香門第,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作家。但是文徵明年輕時並不聰明。再久壹點,他在吳寬學文學,在李映真學書,在神州學畫,終於“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長山水、花卉和人物。早年畫風工筆,中年粗放,晚年逐漸醇厚。傳世佳作有《千巖競秀》、《千江爭流》、《向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虎丘圖》、《田萍行旅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文徵明也用工行的草書,尤其是小字,篆、隸、官、草無所不能。書中的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與朱允明、王充並稱為明代中國書法“三傑”。他的傳世著作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君亭序》、《紅墻賦》等。文徵明,卒於1559,是“吳門四才子”中年齡最大的壹位。其墓在吳縣陸墓溫嶺村。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大才子——徐禎卿
徐禎卿天生聰明,但不太文科。16歲寫《錢新集》,名揚吳中。但是,早年他嘗試過很多次。讀完《離騷》,他寫了壹部嘆息集。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寫的《遊江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與文徵明合編《太湖新誌》。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聽說韃靼入侵,官兵抗戰失敗,寫下長詩《遊魚臺》。同年入土,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館長。明鄭德五年(1510),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歌領域占有特殊的地位,有許多詩作,號稱“熊文”。後來,他與明代作家李夢陽、何敬明交好,悔悟少行,主張復古。他們與、何敬明、邊貢、康海、王、並稱為“前七子”。他寫的《覃逸錄》只談漢魏,而忽略六朝以後,闡述復古論。他的詩格調高雅,馳騁於漢唐之間。雖然刻意復古,但在吳中還是有壹種浪漫的感覺。
徐禎卿晚年信仰道教,研究養生。明鄭德六年(1511)死於京師,享年33歲,其墓位於虎丘山西麓灣甸橋余家浜北端。徐惠卿的其他作品還有《地》、《伊文》、《林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