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建築工程中砌體裂縫的探討。

建築工程中砌體裂縫的探討。

以下是仲達咨詢帶來的房屋工程砌體裂縫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本文以建築工程中的砌體裂縫為主要分析對象,分別闡述了溫度變形和收縮變形引起的兩類裂縫。通過深入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各類裂縫產生的原因,從而在今後的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砌塊建築完成後,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墻體可能會出現各種裂縫。但壹般來說,墻體裂縫基本可以分為兩類:受力裂縫和非受力裂縫。墻體在各種荷載的直接作用下產生的相應裂縫稱為應力裂縫。因砌體收縮、溫濕度變化和地基不均勻沈降而產生的裂縫,屬於非應力裂縫,也稱變形裂縫。在這方面,為了讓我們對非應力裂縫有更多的了解,本文將重點研究由溫度和收縮變形引起的兩類墻體裂縫。

1非受力墻體裂縫原因

1.1溫度變形引起的裂縫

多層砌塊房屋的頂層墻體最容易出現溫度裂縫,就像磚砌體房屋壹樣。雖然混凝土砌體墻的線膨脹系數與帶頂蓋的混凝土板的線膨脹系數沒有區別,但在夏季的陽光照射下,兩者之間仍存在壹定的溫差。夏季,在陽光照射下,屋面表面最高溫度可達40℃ ~ 50℃,而頂部外墻平均最高溫度約為30℃ ~ 35℃。屋頂與頂部外墻之間存在10℃ ~ 15℃的溫差。在寒冷地區,在屋頂的結構層上依次設置氣體屏障、保溫層、找平層和防水層。屋面結構有保溫層保護,應減小其與外墻的溫差。但保溫層可能不夠厚,或者防水層滲漏,保溫層被浸濕,降低了保溫效果。此時,兩者的溫差仍可能導致墻體開裂。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發現僅保溫層上的水泥砂漿找平層(20mm厚,實際施工中往往超厚)的膨脹收縮變形也能推動外墻開裂。因為根據現有的建築結構形狀節點圖,砂漿找平層已經鋪到女兒墻根部,不僅保持開口不留縫隙,而且邊緣增厚,堆成三角形(方便泛水)。找平層雖然薄,但在平面內還是有相當的剛度,上面的卷材防水層也沒有隔熱效果。夏天在陽光直射下,找平層膨脹收縮,導致墻面開裂,也不足為奇。頂蓋與外墻存在壹定的溫差,導致溫度變形不協調,墻體出現裂縫。當外界溫度升高時,混凝土屋面變形較大,墻體變形相對較小,使屋面受壓,墻體拉剪。房屋頂層兩端受力最大,往往沿窗戶對角線方向呈現八字形裂縫,頂蓋標高處墻體也會出現水平裂縫(頂蓋推外墻),有女兒墻時,女兒墻會開裂或向外傾斜。

這種溫度裂縫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兩端重於中間,頂層輕於底層,正側重於負側。由於頂蓋的溫度熱脹冷縮,與外部縱墻相連的頂部橫墻也會開裂,壹般位於溫室下方,靠近外墻。頂層墻體的裂縫形狀與圈梁的設置方法有明顯的關系,但僅靠圈梁的設置並不能防止墻體開裂。當屋面板直接鋪設在頂部圈梁上時,當屋面板與圈梁結合良好時,圈梁下仍可能出現斜裂縫。如果結合不好,可能會出現水平裂縫。

收縮變形引起的裂縫1.2

粘土磚是燒結的,成品收縮量極小,磚砌體房屋的收縮量壹般可以忽略。

小型空心砌塊是由混凝土混合料通過澆註和振搗制成的。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逐漸失水幹涸,其幹縮隨材料和成型質量而異,隨時間逐漸減小。以普通混凝土砌塊為例,在自然養護條件下,成型28天後收縮趨於穩定,其幹縮率為0.03% ~ 0.035%,含水量約為50% ~ 60%。砌體建成後,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含水率持續降低,達到10%左右,其幹縮率為0.065438+。

對於幹燥收縮已經穩定的普通混凝土砌塊砌體,如果再次浸泡,就會再次幹燥,通常稱為二次幹燥收縮。普通混凝土砌塊飽水後的第二次幹縮,其穩定時間比成型硬化過程中的第壹次幹縮時間短,壹般約為15d。第二次收縮的收縮率約為第壹次收縮的80%。墻體上的砌塊幹縮導致砌體幹縮,砌體內部產生壹定的收縮應力。當砌體的抗拉和抗剪強度不足以抵抗收縮應力時,就會產生裂縫。砌塊幹縮引起的墻體裂縫在小型砌塊房屋中很常見。它可能出現在內外墻和房子的所有地板上。收縮裂縫有幾種類型,壹是墻體中間的臺階狀裂縫,二是環塊周圍灰縫的裂縫,三是外墻的豎向均勻裂縫,四是山墻等大型墻體由於收縮產生的縱橫向裂縫。收縮裂縫壹般表現在低層,這是由於基礎和橫墻對墻體收縮變形的約束。有的砌塊房在山墻中間有從底層延伸到三四層的豎向裂縫。

由於砌築砂漿強度等級不高,灰縫不飽滿,幹燥收縮產生的裂縫往往呈絲狀,分散在灰縫中,在幹墻抹灰時不易發現,有抹灰時就會顯露出來。幹縮引起的裂縫寬度不大,裂縫寬度比較均勻。砌塊上墻的時候,含水率比較高。壹段時間後,砌體含水率降低,可能出現幹縮裂縫。即使已完成的砌體沒有收縮裂縫,當砌塊由於某種原因再次被水浸泡時,發生二次收縮,砌體仍可能出現裂縫。

2無應力防裂措施

砌塊房屋溫度收縮裂縫的產生涉及到砌塊生產、建築設計、施工質量等諸多方面。因此,應從各方面、多環節采取措施,防止裂縫的產生。在建築設計方面,除遵循《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築技術規程》( JGJ/T12004)中防止墻體裂縫的主要措施外,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措施來防止砌塊房屋的變形和裂縫:

鑒於混凝土砌塊砌體的線膨脹系數是磚砌體的兩倍,磚砌體建築的溫度伸縮縫最大間距應小於磚砌體建築。《砌體結構設計規範》修訂組擬定了壹個修改方案,即規範中伸縮縫的最大間距乘以0.75,被采用。比如磚砌體間距50m,而磚砌體建築伸縮縫間距約37m,部分地區計劃改為35m,因為正好相當於住宅樓兩個單元的長度,處理起來更方便。

溫差引起的裂縫主要在建築頂層。前面的溫度應力計算表明,即使砂漿強度很高,也難以抵抗溫差引起的拉應力和剪應力。因此,最好考慮減小溫差的措施,采取“阻”與“放”相結合的策略。需要增加屋面的保溫性能,防止屋面滲漏,這樣也可以達到減小屋面結構層間溫差的目的。增加頂層圈梁的平面布置密度,加強頂層內外縱墻端門窗洞口周圍的抗力(門窗洞口設置鋼筋混凝土芯柱,設置鋼筋混凝土窗臺梁)。底線:使用鋼筋抵抗溫度應力。在頂板支承板的適當位置設置滑動軸承是壹種有效的措施。但要考慮抗震結構的允許範圍。比如做成允許微動而不滑脫的結構,滑動支座縱橫交錯,或者只設置兩端帶屋面板的滑動房屋,削弱屋面板與圈梁的連接,等等。

改變屋面結構設計圖的做法,將砂漿找平層與周圍女兒墻斷開,留壹個滑槽,用軟質防水材料填充。找平層本身應分成4m×6m的塊。這種措施並不影響房屋的使用功能,但至少可以減輕頂層溫度變形的危害。

作為頂層砌體墻,最好設置局部墻體控制縫,間距為兩三開間。此時,可以連接頂蓋和環梁的部件。雖然不如國外每個開間設置接縫的效果好,但會大大緩解溫差。

砌塊墻體收縮產生的裂縫主要表現在底層1和2層,因為地基的約束很強。砌塊墻體的收縮應力相當於溫差約30℃的溫度應力,因此收縮裂縫的發展比溫差變形更嚴重。除了加強底層砂漿強度、用芯柱加固洞口邊緣、窗下水平鋼筋網與墻體匹配、填充砌塊洞口外,還可適當考慮設置墻體的控制縫。

結束語

總之,只要我們能清楚地掌握各種裂縫產生的原因,掌握正確的施工方法和砌築工藝,建築砌體的裂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壹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通過對裂縫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過程控制的質量將直接影響砌體裂縫的產生和發展。因此,做好施工過程中的過程控制和質量控制,對防止裂縫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