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心靜不下來。
最近網上特別流行壹組名為《逃離》的漫畫。主角因為受不了光線、噪音等嘈雜的環境,用黑色玻璃罩蒙住頭,整天像搬家的箱子壹樣無助地活著。現代人的眼睛、耳朵、大腦無時無刻不在過度使用,就像壹個疲憊的陀螺,被迫接受嘈雜的環境,不停地旋轉。
眼睛噪音。閃爍的霓虹,擁擠的建築,熙熙攘攘的人群,都讓妳覺得眼花繚亂。再加上海量的信息,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似乎處處潛伏著壹種躁動不安的氣氛。90%以上的人會感到眼睛疲勞,40%的人每天連續用眼6小時以上。相應的,綠地少了,荒野也少了。放眼望去,視線被各種新建築遮擋,再也找不到那綠色的眼睛和眼底的寧靜。
耳朵噪音。噪音有多煩人?根據生命時報和新浪健康頻道的調查,90%的人認為噪音比以前更嚴重了。42.8%的人說他們經常在家裏聽到路上交通的噪音,36.4%的人不能忍受鄰居的噪音。此外,路人的喧嘩,嘈雜的音樂,甚至尖銳的電話鈴聲都給人們增添了無盡的煩惱。
中國城市噪聲與居民健康調查顯示,區域噪聲每增加1分貝,高血壓發病率增加3%。結果,超過壹半的人變得易怒、註意力不集中,其中36.4%的人出現失眠、夢醒等問題,有的人甚至出現反射性頭痛、聽到噪音耳鳴等癥狀。
心臟更嘈雜。我不是不明白世界變化快,但這句話卻能道出很多人浮躁心態的源頭。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唐永龍認為,快節奏的社會讓人們越來越感覺不到對自己未來的掌控,焦慮、抑郁、浮躁等心理問題隨之而來。壹項調查顯示,焦慮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通病。34%的現代人經常焦慮,62.9%偶爾焦慮,只有0.8%的人表示從未焦慮過。
其實心態上的焦慮,從人憋不住火,越走越快的狀態就可以看出來。據統計,60%的司機會因為等紅燈、堵車等事情而生氣。英國壹項研究表明,全球城市人口的行走速度比10年前快了10%。在32個步速排名第四的廣州,人們的行走速度快了20%。甚至人的呼吸頻率也從6.4秒提高到了3.3秒。
壹份安靜的免費處方
現代人積極追求夢想,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想法沒有錯,但問題是大多數人只記得走,卻忘了停。結果,有的人因為勞累,在壯年時猝死;有的人因為受不了壓力而找短視;有的人因為適應不了比賽,整天郁郁寡歡;更多的人是累了又累,繼續跑。
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認為,治療這壹系列急躁引起的疾病,最好的藥方之壹就是學會靜下心來。
事實上,以靜養生由來已久。《黃帝內經》中明確提出,壹個人只要有壹顆平靜虛無的心,就能保持身體健康,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另外,中醫認為動態養生和靜態養生是東方養生的兩大法寶,各有利弊。運動生陽,可以增強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靜為陰,可以減少陽氣和精氣的消耗,有利於減少快節奏對人體的不利影響。所以,善於在動中求靜,在噪中求靜的人,壽命會更長。
國內外的壹些研究也證實,安靜本身就是緩解焦慮和抑郁,幫助降低血壓的良藥。荷蘭VU大學醫學中心分析了30多萬名成人和兒童。方圓1公裏範圍內的綠地越多,患心臟病、慢性腰痛、哮喘和偏頭痛的幾率越低,最明顯的影響是抑郁和焦慮。另壹項小調查顯示,當人們吵鬧時,血壓平均上升4毫米汞柱;每天靜心冥想20分鐘,12個月後,他們的血壓平均下降了11 mmHg。
養生,修行。
冷靜是壹種技能,需要練習。楊力說,靜心,輔以靜眼靜耳,是禪定的核心內容。
冥想。坐著、站著或躺著,讓自己從心靈到身體都放松下來。微微閉上眼睛,把舌頭放在上顎,慢慢呼吸。體驗壹種氣息從鼻子進入身體,然後沿著身體中線,逐漸下沈,靠近肚臍,然後慢慢吐出這種氣息。這樣的循環就是沈入腹部。反復練習510分鐘,就能達到安神的效果。如果真的很難集中註意力,可以在慢慢呼吸的時候想到壹些美好的東西,幫助自己達到忘我的狀態。
安靜的耳朵。景兒不聽,而是選擇壹些優美舒緩的音樂來聽。比如壹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可以把“小夜曲”調小壹點,聽聽,這樣白天的各種情緒就會慢慢緩解,感覺到安靜。甚至妳會在音樂中哭泣,這是身體放松的表現之壹。
另外,釣魚也是壹種靜功夫。釣魚要求心情平靜,環境安靜,對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比藥更好的是湖邊釣魚,養心,養性病,祛邪。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曹啟福提醒,久坐傷骨。所以無論怎麽休息,都不能讓身體長時間保持壹種狀態。練習冥想時不妨做壹些動作較慢的運動,比如瑜伽、太極等。看似不動的站樁練習,都是外靜內動,算是禪定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