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秦漢時期的經濟發展是怎樣的?

秦漢時期的經濟發展是怎樣的?

秦漢時期是封建經濟的初步發展時期。秦的政治統壹和統壹貨幣、文字、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西漢初年,鑒於社會經濟的破敗和秦亡的教訓,為了鞏固統治,統治者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其核心內容是:給農民壹定的土地;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減少稅收;減輕懲罰,緩和階級矛盾。休養生息政策順應了小農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社會統治的穩定。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得到恢復,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管理世界的第壹個局面——“文景之治”。

隨著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到漢武帝時,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東漢初年,鑒於經濟蕭條、社會動蕩,統治者采取“柔道”的方法統治天下,通過釋放奴隸、減稅、擴大勞動力、屯田等方式促進經濟復蘇,出現了“興軍”的局面。

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在漢代得到了發展。鐵制農具的改進,牛耕技術的提高和廣泛普及,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耕作面積的擴大,耕地面積的增加,稻麥種植的普及,種植方式的轉變,耕作管理技術的進步,農學研究的深入,都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為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手工業在漢代具有規模大、分工細、技術精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1)冶鐵行業規模擴大,技術提升。煤成為冶鐵的原料,發明了張火技術。東漢杜氏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於世界,低溫煉鋼技術被發明和推廣。

(2)紡織技術進步。東漢時期,桑麻種植面積擴大,新疆開始種植棉花。隨著棉紡織業的發展,羊毛也成為紡織原料。

(3)油漆業發展迅速,煮鹽是主要的手工業。

(4)漢代造船和航海技術成熟。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和城市、城市商業和區域貿易的繁榮,出現了壹批著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