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如何培養初中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壹項重要內容。新課標強調“物理課程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此,筆者就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有幾點經驗可供參考:壹是因材施教,其次是引導,不斷培養學生質疑和提問的能力。今天,作為壹名物理教師,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實驗操作中,都應該不斷努力培養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問的能力。首先,因為科學探究的要素之壹是提出問題,所以我們不斷地以問題作為探究的起點。因此,在探究活動開始時,要不斷努力創設物理問題情境,盡力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發現新的物理情境與已有知識的沖突,從而提出壹系列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現實生活中充滿了物理知識。因為在物理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大膽提問,並註意適時表揚。第二,努力做好學生的實驗組織者,註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是研究性學習的靈魂。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踐能力”來強調學生實驗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首要目標之壹。首先,在實驗教學中,要采用多種形式的實驗探究,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可以進行演示實驗,讓師生共同探索。比如在實驗班裏,可以通過學生分組來完成碘的升華和凝結。其次,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探究活動。而且要不斷利用身邊的物品開發設計各種物理實驗,豐富課內課外的探究活動。第三,要始終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探究精神。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30多個學生探究實驗,但大部分不是由個人進行,而是以學生分組進行為主。首先,在實驗課的探索中,要不斷抓住時機,引導每個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如記錄實驗數據,自覺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比如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沸騰前後水中的氣泡現象,並將數據繪制成圖表,再嘗試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實事求是。其次,要更加註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盡量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和討論各種想法和觀點。這樣,對於大多數的探究活動來說,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的結果更重要。所以在探究活動中,不能為了趕進度,在學生還沒有做足夠的思考的情況下就下結論。第四,要不斷地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和自然現象的問題中去,從而註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中學物理教學歷來重視物理知識在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生活實踐中的應用,以體現其科學價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首先要盡量讓學生做壹些家庭小制作,比如微型相機、簡易圓規等。同時要安排更多的探索性問題:比如衣鉤是怎麽貼在墻上的?這樣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以及科學與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其次,要不斷註意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比如,在學習了簡單的機械運動知識後,要組織學生親自觀察自行車,盡量告訴他們自行車用的是什麽簡單的機械。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這樣既激發了學生上物理課的興趣,又鞏固了知識,逐步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能力。總之,作為壹名物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積極動腦、動手,通過各種自主探究活動,學好物理概念和規律,真正體驗學習自然科學的樂趣,從而更好地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這壹刻,我們才是真正的教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