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佛教實現來世,道教修行今生,儒家證身。

佛教實現來世,道教修行今生,儒家證身。

佛悟的是自然。就時間的概念而言,它意味著前世、今生和來世三際。當他意識到的時候,他已經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他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知道我們凡人只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所以佛陀用三際作為教育眾生的方便方法。

秦漢以前儒道不分,孔子還到洛陽請教老子。儒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補充。(/view/2237.htm)只是後人自以為學了東西為己用,對理解佛教、老子、孔子的超越二元、超越治療的觀點說三道四。漢唐以後,儒道釋自成壹家。任何好的東西經過加工都會變質,馬克思主義就是最好的說明。在當時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也確實有利於中國的發展。看看現在,馬克思主義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的強大後盾。每個人都有利己主義,任何學得很好的理論,在當權者的利己主義之後,大多都成了愚蠢的想法。儒家思想就是最好的證據。從明朝到現在,我們所學的儒家都是朱的註釋。迄今為止,迂腐僵化的思想統治了中國幾百年,所以五四時期這種思想的崩潰有其必然的原因。但由於反思,錯的不是孔子,而是那些自以為是,隨意註解的人。但現在,不用說,與孔子的初衷相去甚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佛教徒註重心性的修養,是壹種優越的方法,所以很少講外用,但是世間的因緣太重,心被物所服,身心很難得到充分的修養。而道教則不同。可以進退,可以濟世,可以修身養性,符合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儒家是道的發揮。為什麽,儒家註重的是道德的培養。在中國古代,道是道,德是德。這兩者是不同的。道是形而上的、無形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他的存在體現在物質上,而德國是其中之壹。道是德性之體,德性是道德之用。所以儒家是道家的發揮和延續,佛家也說道德崇高。這些都得深入原著才能理解,最好看看秦漢以前的註釋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諦。

儒釋道可以知前世,知今生,傳來世。關鍵看妳怎麽練!實踐是重點,否則所有的理解都只是理論,不理解頭腦就不會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