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太陽會消失嗎?

太陽會消失嗎?

太陽有自己燃燒的能量,但是壹旦能量用完,太陽也隨之消失。但是還有幾億年呢!!!

太陽的年齡和壽命

太陽不斷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太空輻射能量。這種能量是由四個氫核在高溫高壓下凝聚成壹個氦核而釋放出來的。我們知道壹個氫核的原子量是1.00728,壹個氦核的原子量是4.0015,四個氫核的質量應該是4.0292。當四個氫核融合成1個氦核時,會損失0.0276個單位的質量,其中1克氫融合成氦核會損失0.0069克。也就是說,太陽能的產生是以消耗質量為代價的,這些質量轉化為太陽輻射,不再屬於太陽。太陽每秒大約損失400萬噸質量,這對於太陽的巨大質量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從太陽誕生到現在的50億年,太陽只消耗了0.03%的質量,即使再過50億年,也只會消耗0.06%的質量。但問題是,太陽的質量再大,也還是有限的。太陽的壽命能持續多久?對地球有什麽影響?

太陽的生命始於星雲,止於紅巨星和白矮星,成為太陽的屍骨。這個過程大約需要6543.8+00億年,也就是說再有50億年就是太陽的死期,我們居住的地球在變成膨脹的紅巨星時就會被太陽吞噬。如果我們人類能活到那個時候,我們就要飛到其他星球去生活了。

太陽內部發生的是核聚變。

太陽最初的高溫來自其內部壓力。根據萬有引力原理,物體質量越大,引力越大。早些年太陽滾雪球的時候,隨著質量的增加,引力更強,周圍吸引的物質越多,質量增加越多,以此類推,太陽的質量越來越大。同時,質量越大,內部壓力越大,使溫度持續上升。熱核聚變的條件是足夠的壓力(稱為臨界壓力)和合適的點火溫度。隨著原太陽質量的不斷增大,內部壓力和溫度的升高,太陽在滿足熱核反應條件後開始發光,成為恒星。壹般來說,氣體行星要成為恒星,必須有壹定的質量,這樣其內部壓力和溫度才能滿足熱核反應的條件。這個質量叫做臨界質量。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氣態行星木星,也是壹顆由氫構成的氣態行星,但由於其質量小於臨界質量,內部壓力和溫度達不到熱核聚變的條件,所以只能是氣態行星。然而,它是壹個潛在的太陽。有科學家推測,未來太陽毀滅後,不受太陽制約的木星將憑借其太陽系老大的地位,吸引周圍的行星形成壹個小太陽系,同時不斷吸收周圍的物質以增加質量。在達到臨界質量後,它將發光並成為另壹個太陽,但那將是50億年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