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松田的文章

松田的文章

1.民間科普愛好者為什麽不能成就科學,《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年第3期

2.莎士比亞與熱力學第二定律,文京,2004年7月(第壹期)

3.延遲選擇實驗及其現實問題,《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第5期

4.離開水的魚——從《天學貞元》到《江文選》,載《中國書評》2004年第3期。

5.所見即所見——從惠勒的實在圖看科學與認知模型的同構性,《哲學研究》2004年第2期

6.民間科普愛好者的行為與心理分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4。

7.《從信任到理解》(合譯,第壹譯者)序,《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3年第4期。

8.我是壹個普通人,但我是壹個科學家。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4年第壹期;社會學家茶館,2003年第四輯

9.民間科普愛好者的基本界定及其成因分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第7期;人大復印《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6期、《科技哲學》200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科學與文化:超越斯諾與回歸斯諾,《新華文摘》,2003年第7期(原載於《中華讀書報》,2003年4月9日21版)。

11.從少數民族科學史到科學人類學,收錄於《推動民族科學技術促進西部大開發——第五屆中國少數民族科學技術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8月。

12.《論白蒂崖作者是高木的證據不足》,《雲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13.從普及到傳播,從信任到理解,《上海科技論壇》(季刊),2002年第2期。

14.納西世界的科學人類學初探,載於《國際東巴文化藝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5.科學話語權的爭奪與策略,讀書,第9期,200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第6期,2001。

16.從構成到生成——歷史與科學的比較,《自然辯證法研究》第6期,2001,《科學技術哲學》全文,NPC抄本,第8期,2001。

17.誰持有科學精神?《論科學精神》,王大珩、於光遠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4月。

18.兩種文明的兩種制度,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季刊),第4期,2001。

19.現代科普觀,新華文摘,第3期,2001(原載於《科學時報》,2000年,65438+2月,15)。

20.第壹次走進納西世界,國際納西學會通訊,5438年6月+2000年2月第壹期。

21.唯科學,反科學,偽科學,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第1期,全文轉載。

22.也論科學-人文資源的稀缺性與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建設,《自然辯證法研究》,1999 10,人大復印。

23.愛因斯坦的意義,新華文摘1999第6期(原載《中國讀書報》1999年3月3日)。

24.完整電影神話的實現與終結,《當代電影》2000年第3期,收錄於《影視藝術前沿》,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25.現實的再現與創造,自然辯證法研究,1998五月。

26.從太和殿的建造看技術、科學與經驗的關系,《自然辯證法研究》,8月1997。

27.脖子上帶刀問婚——傳統二人轉(署名童山)中的女性意識,文藝廣角,1997,第11期。

28.迷宮裏的壹縷陽光(《奧數是替罪羊》序言),2010年7月。

出版的作品和翻譯:

1.《永動機與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學》,松田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1。

2.《堂吉訶德的矛》,松田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5438+2002年2月。

3.《魔鏡——埃舍爾的不可能世界》,作者恩斯特·布魯諾,松田、王貝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5日至10月38日。

4.《血與土》,松田著,廬江出版社,1998年8月。

5.《金華健康秘密與分析心理學》,榮格和魏禮賢著,松田(署名童山)譯,東方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