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傷肝,就是大怒導致肝氣上沖,血隨氣溢,所以傷肝。常見癥狀有面紅、氣機不利、頭痛、頭暈,甚至吐血或昏厥。因此,許多嚴重的突發性疾病,如高血壓危象、中風、腦出血等。,甚至有生命危險。
開心難過就是太開心了,傷了心智。來自“蘇文?陰陽應該像壹個大理論。正常的喜悅使精神愉快,內心舒適;如果妳欣喜若狂,妳的心會放松,精神會分散,從而產生無盡的笑聲、心悸和失眠。
怕傷腎就是怕傷腎,可能會導致骨軟、滑溜、尿失禁等等。腎主氣,主藏精,是人體陽氣的驅動力。腎臟受損,腎精虧損,腎陽溫煦作用下降,導致其他臟腑功能衰減,臟腑陰陽失調。
思慮傷脾,指思慮過度,脾氣抑郁,久傷,運化異常,出現少食愚行,胸中脹滿,腹脹便溏等癥狀。後天水谷的精氣是由脾胃化生的,所以脾胃也被稱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和人體氣機的樞紐。如果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不足,人體的機能就會逐漸衰退。
肺之哀,是指過度焦慮容易損傷肺。人在悲傷時,可使肺氣郁滯,氣陰消散,出現感冒、咳嗽、哮喘等慢性肺部疾病。中醫認為肺主皮毛,可表現為某些精神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蕁麻疹、斑禿、銀屑病等。
中醫情誌養生思想重視心靈調理和道德修養。下面介紹四種情緒養生方法,保護我們的健康。
“蘇文?古代的無罪論說:“無事無動於衷,真氣隨之,神藏於內,病則安之”;靜是生化處理,動是苛刻。“它強調了情緒健康對於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古人認為,為了健康長壽,我們必須“清閑寡欲,心安理得,無所畏懼”...吃好,聽話,樂其低俗,與人爭而不羨”。告誡人們要安於平淡的生活,凡事快樂,心安理得,知足常樂,達到高尚的道德修養,達到健康長壽。
每壹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對應著我們對某種情境的身心反應。當妳的需求得到滿足,或者妳的目標實現時,妳就會感到快樂。當目的或欲望無法達成時,憤怒就會產生;當有價值的東西丟失或破碎時,妳會感到悲傷。當壹種情緒出現時,我們不需要壓抑它,逃避它或者急於擺脫它。我們要善待它,學會接受它,試著解讀它,看看它給自己傳遞了什麽樣的信息。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情緒,溫和對待。在情緒到來之前嘗試做壹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深呼吸、閉眼、離開現場、聽音樂、讀書、洗澡、跑步等。這樣,壞心情就會逐漸化解,妳的心情也會達到最好的水平。
七情是對情緒活動的總結。七情和諧,身心健康;太多的情緒是疾病的源頭。《黃帝內經》是“淡泊虛無,真氣隨之,靈藏於內,病常平安”;孫思邈的《千女展翅》?滋養自然記載:“老子曰:壽限百年,守衛者可老千年。”如果藥膏是小的大的,大家都說大話我嘀咕,大家都復雜我記得,大家都暴力我不生氣。“把人體的精、氣、神比作燈油。燈芯粗的話,油容易流出來。註重心性修養,淡泊人生,生命才能得以延續。
“海納百川,氣度大。”中國傳統的情誌養生方法浩如煙海,錯綜復雜,相互交織,形成了充滿中國生活和文化的智慧。每個人的生活工作環境都不壹樣,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希望大家能結合自身情況,走出壹條獨特的養生之道。
(文/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復制。
收集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