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沖穴來源於靈樞九針十二緣起:“陰肝少陰,原為太沖、太沖二”。它屬於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太沖穴也是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壹。太沖穴應用廣泛,涉及內科、婦科、兒科、急救等。縱觀各種古籍,對太沖穴的應用有很多記載,也有很多重要論述,可以證明中醫對該穴的重視。古漢語中,太沖穴是大的意思,沖是沖的意思。王冰說:“太沖人。此穴為肝經大經所在,亦為元(元)氣所居,故名太沖。
太沖穴我不吃lr3
位置:太沖穴在足背側,是1跖骨間隙的後凹陷處。
歸經:足厥陰肝經原穴,五輸穴失穴,五行屬土。
局部解剖:淺層覆蓋有足背經絡網、足背內側皮神經等。,深層被腓神經和第壹足趾背側動、靜脈所覆蓋。
趾長伸肌腱與皮膚皮下組織之間的第壹短伸肌腱背側骨間肌。
功效:平肝清熱,疏肝養血,祛邪。
療法
原穴是臟腑原始之氣停留的地方。當臟腑有病時,癥狀會相應地反映到原點。許多與肝有關的情誌疾病,以及與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循環有關的氣血瘀滯疼痛,大多可以用太沖穴治療。陰經五臟的原穴也是陰經五輸穴的失穴,這樣陰經的失穴與原穴相同,陽經的失穴與原穴分離。根據中醫的氣血理論和陰陽理論,太沖穴是肝經的穴位,也就是厥陰經,厥陰經是“少氣多血”,肝主藏血,體陰用陽。所以太沖穴屬於陰經的穴位,主血,重濁降降,能清肝瀉火,解下焦濕熱,調理血液。
太沖穴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是經絡的主要部位,即“脛氣街”。它通過經絡氣的運行與臟腑、頭部、面部和軀幹密切相關。因此,它可用於治療頭面部疾病和軀幹疾病。
根據文獻記載,高麗梅統計太沖穴用於151種疾病,最常用的穴位是周圍性面癱。
配伍
在文獻中,太沖穴的配伍頻率是Interrow、合谷、三陰交穴配伍中最高的。
太沖穴和合谷穴的配伍稱為四關穴。根據經絡標本的氣街理論,合谷穴和太沖穴位於肘、膝關節以下,是經絡總部和脛骨氣街的所在地。通過經絡氣的運動,與臟腑及頭面部和軀幹表面聯系。合谷和太沖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和足厥陰肝經的原穴,是臟腑元氣經過和停留的地方。它們與三焦的元氣和腎間的動力緊密相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是滋養十二臟腑、運行十二經脈的基礎。合谷屬陽明經,益氣補血,趨向補血,勸阻,活血;太沖穴屬於厥陰經,氣虛血貧,偏向補血理氣。所以合谷和太沖的配穴是陰陽、氣血、臟腑、升降的絕佳配穴。合谷與太沖合用,可通過不同的針刺補瀉方法治療多種疾病,具有祛風解表、清熱利濕、寬胸理氣、調理腸胃、平肝熄風、通經活絡、疏肝解郁、補益氣血的作用。
太沖穴與三陰交配伍可用於治療婦科崩漏、腳氣、腹脹等疾病。在現代臨床研究中,太沖穴與三陰交配伍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婦科疾病,並取得顯著療效。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交流,請喜歡、收藏、轉發我的文章。
每周更新主要以成人針灸推拿和兒童推拿為主!感謝您的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