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撰寫傳世巨著《傷寒論》。其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在方劑學方面,《傷寒論》也有很大貢獻,創造了許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方劑。他創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得到了歷代醫家的高度贊揚。
2.這是我國第壹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規律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壹,是後世學者學習中醫的必備經典,受到醫學生和臨床醫生的廣泛重視。
2.華佗(約公元145-208),本名方,漢末沛國橋(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醫學家,與董楓、張仲景並稱“建安三神醫”。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大師”、“外科鼻祖”。後人習慣稱他為神醫華佗,也以“華佗轉世”、“元輪回”稱贊他是醫術超群的醫生。
1.經過幾十年的醫療實踐,華佗掌握了養生、驗方、針灸、手術等治療方法。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診斷準確,方法簡便,療效迅速,被譽為“神醫”。他發明了麻飛散,開創了世界麻醉藥品的先河。歐美對全身麻醉手術的記載始於18世紀初,比華佗晚了1600多年。
2.《世界藥學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醉劑可能是從中國傳入的,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擅長此術”。《隋書經籍誌》有壹卷《華佗枕中針灸》已失傳。《醫心方》中引用的《華佗針灸學經典》可能是該書的佚文,《太平盛輝方》引用的是的《唐明》。
擴展數據
先拿壹把尖刀在手裏,讓小校挾壹個大盆在腋下收血。他說,“如果有人開始,不要感到驚訝。”龔曰:“汝待我,豈比天下之庶人畏痛乎?”他走到手術刀下,把肉切到骨頭上變成藍色;用刀刮骨頭,我聽到了聲音。賬戶上看到的都掩面。喝酒吃肉,談笑下棋,都沒有痛苦。壹時間,血溢出了臉盆。
其次。刮掉所有的毒,敷上藥,用線縫上。大眾笑著對將軍們說:“這手臂還是壹如既往的舒服,而且不痛不癢。先生,多好的醫生啊!”他說:“我當了壹輩子醫生,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妳是壹個真正的神!”後人有詩曰:“治病必分內外之術,天下奇術不多。”神威浩蕩,但只有關江,聖手能治華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刮骨療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