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張秀敏的個人成就

張秀敏的個人成就

印刷史研究著作

專題論文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與影響》,人民出版社,1958和1978再版;臺灣省文史哲出版社,1988。日文版1960,廣山秀吉譯,神田喜壹郎博士作序。

《活字印刷史》,中華書局,第壹版1963,第二版1979,印了三次。收入《古代文化史專題史》,中華書局,1987。

張秀敏印刷史論文集,印刷工業出版社,1988。

《中國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中國活字印刷史》(與韓琦合著),中國圖書出版社,1998。

第二,論文

1930

宋代活字考證,廈門大學畢業論文(未出版)。

1931年

宋碧本與搖表本(中文砧音與砧音),天津國文周刊,8(10)。

1935

金本考,圖書季刊,1935,2 (1): 19-25。

1936

簡述宋孝宗的書刻,天津大公報圖書副刊,65438+9月0936,155;同年《圖書館學季刊》,10 (3): 385-396。

1937

《大公報》宋光宗時報刻本,1937 5月27日。

1952

印刷術在中國的發明及其對亞洲國家的影響,《光明日報》1952年9月30日;同年,《文物參考》(後改為《文物》)再版第四期(共28期)。也收錄在程煥文《中國大藏書》中,商務印書館,1994,164-186。

1953

中國和朝鮮對活字印刷的貢獻,天津大公報,歷史周刊,2月20日,1953。第22屆

1954

銅活字的發明與發展,光明日報,1954年3月6日。

1957

朝鮮古代印刷術,歷史研究,1957,(3): 61-78。

1959

歷代精美版畫,印刷(月刊),1959,5-11。

遼金西夏刻書簡史,文物,1959,(3): 11-16。

畢升,中國古代科學家,科學出版社,1959,107-110。

王鎮,《中國古代科學家》,科學出版社,1959,151-155。

王鎮的木制活字和輪排字托盤,新聞戰線,1959 17。

畢勝,科學期刊45,65438+9月0959。

1961年

太平天國刻本,文物,1961,(1): 14-15。

涇縣清代翟泥活字印刷,文物,1961,(3): 30-32。

南宋考證(1127-1279),圖書館,1961,(3): 52-56。中國書史參考,書目文獻出版社,1980,92-124。程煥文中國藏書,商務印書館,1994,224-236。

明代青銅活字,圖書館,1961,(4): 55-61。

中國最早的金屬活字,光明日報1961年10月14日。

1962

清代青銅活字,文物,1962,(1): 49-53。

元明清木活字,圖書館,1962,(1): 56-60。程煥文中國藏書,商務印書館,1994,237-246。

清代木活字(1644-1911),圖書館,1962,(2,3): 60-62,60-64。

1963

《活字印刷史》,中華書局,第壹版1963,第二版1979,印了三次。

1964

明代安徽學校板畫黃姓刻字考辨,圖書館,1964,(1)。

1978

五代吳越國印刷,文物,1978,(12): 74-76。

1979

雕版印刷始於初唐,社科戰線,1979,(3): 345-46。

明刊最多的建寧書店,文物,1979,(6): 76-80。

明代北京刻書,文學,1979.6438+02,(1): 298-309。

1980

明代活字印刷,史學史料,1980.1,30-37。

本書明代南京印刷,文物,1980,(11): 78-83。

1981年

韓國出版的佛經是唐代印刷的。浙江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81,(4):1-4;中國印刷年鑒1985出版(1982-1983)。

宋元時期的印刷工和背包客,文學,1981.12,(10): 195-199。

1982

再論雕版印刷始於7世紀初唐,圖書館學報,1982,(4)。

1983

明代畢升與雕版印刷考論,上海圖書館三十周年紀念文集,1952-1982,上海,1983。

中國石版畫理論介紹黎明,文學,1983,(18): 237-38。

1985

中國印刷史上重大事件年表,中國印刷,10(1985 11),11。

1986

我喜歡看錢存訓博士的《紙與印刷》英文版,中國印刷,1986.5,(12)。還刊登在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年5月28日。

1987

三、雕版印刷書籍始於七世紀初唐的理論,中國印刷,1987.2,(15)。

“七世紀初唐刻書印書說”補註

新發現的美國金刻佛經,文學,32期,1987,(2): 109。

1989

中國活字印刷術簡史,中國印刷,23-27,1989-1990年2月。

1990

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中國古代印刷史,494-497;錫活字,381;銅活字,318;粘土型,223-224;木制活字,220。

1991年

論印刷史與印刷書籍,中國印刷,1991.11,(34): 85-86。中國印刷年鑒,印刷工業出版社,1992。

1992

關於活字印刷術的兩個歷史故事(《新發現的北宋活字不可信》和《清新呂昶泥活字印刷書》),印刷雜誌,1992,(6)。

明花石會博物館的活字銅版是錫活字書嗎?中國印刷,1992.8,(37): 88-89。

1993

《關於‘中國印刷史讀書筆記’的討論》,中國印刷,40期,1993.5,(4):115-117。

英山找到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升的墓碑了嗎?中國印刷,42期,1993.438+01: 83-85。北京圖書館學報,1993,第3、4期(共5-6期),63-65。中國印刷年鑒,1993。

1994

《論宋代雕版》,中國印刷,1994.4,(44): 30-33。中國印刷史研討會論文集,印刷工業出版社,1996,49-56。中國印刷年鑒,1995。

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升的墓,在湖北英山被發現,令人難以置信。印刷技術,51,1994。

再論英山畢升墓碑,中國印刷,44期,1994.4,75-76。“英山畢升墓碑再質疑”,《中國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印刷工業出版社,1996,267-273。

宋代刻書、出版書籍考證,印刷技術,1994.6,10 (4): 76-11。

1998

中國發明印刷術的權利不可否認,印刷技術,1998.9,15 (1): 20-25。

1999

再論中國印刷發明權,《第五屆中國印刷史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印刷博物館,1999。

在2000年

再論中國印刷發明權不容否定:1998年韓國發現書寫幹凈明亮的達拉尼經典芻議,印刷技術,2000.9,16 (5): 86-89。

不可否認中國發明了印刷術——再論韓國發現的佛經是唐代印制的,《中國印刷》,2000年第8期,收入《中國印刷年鑒》(2001),中國印刷年鑒社,2001,408-410。

2001年

雕版印刷源於山東芻議,印刷技術,2001.3,17 (1): 89-92。中國印刷,2001,(3): 41-43。

中越關系史研究著作

壹、作品:

張秀敏。中越關系史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張秀敏。安南偉人傳。臺北:王朝書店,1990。手稿的原標題是《安南內廷名臣傳》。

張秀敏:安南家族時期官員名單(草案)。

張秀敏:《林逸考》(手稿)。

張秀敏:對《占領城市》(手稿)的審視。

張秀敏:《安南書目提要》(手稿)。

張秀敏:明代阮琴、何光遺風(手稿復印件)。

二、論文:

張秀敏:《阮安,明朝宦官,十五世紀在北京修建宮塔的總工程師》,《天津伊勢日報·歷史地理周刊》第67期,1947 11。

張秀敏:《唐安南蔣公考》,《史靜日報讀書周刊》(北平),30期,1947 12。

張秀敏:《清代安南歷史著作解》(含大山《海外紀事》、蔡《海南雜著》)(署名張景福),天津《大公報》圖書副刊,73期,1948 115。

張秀敏:《解決安南故事集問題》(張敬富署名),天津《大公報》圖書副刊,74期,1948 165438+10月22日。

張秀敏:《占城錢氏遷華考》,學苑,1948 438+05438+0,2 (7): 41-59。

張秀敏:《中國明代受信人的貢獻》,學苑,1949,3(1);收入《明史》第7期(明代國際關系),臺北:學生書店,1968,61-87。

張秀敏:《建設明代大北京:越南人民參與了這項工作,壹位才華橫溢的建築師阮安》(署名越南人民),進步日報(天津),1950 2月2日。

張秀敏。”所謂《永樂大典實錄》。圖書館,1962,(4): 52。

張秀敏。《越南的醫學傑作——懶人之心》。圖書館,1963,(1): 50。

張秀敏:《蒲守庚非阿拉伯人占城》,蘭州大學學報,1979,(1)。

張秀敏:《從歷史的角度看中越關系》,印支研究,1980.6,(5): 9-17。

張秀敏:《永樂大典地誌的發展》,《蘭州大學學報》,1981,(1)。

張秀敏。《越南古錢幣簡介》,學術論壇,1981,(3): 75-78。

張秀敏。《張富川傳》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2,(2-3): 8-16。

張秀敏。"安南唐代文學史資料集."印支研究,1983,(1): 36-39。

張秀敏:《馬援傳》,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7,(1-4): 10-13。

張秀敏。《明代宦官阮安築北京考》,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8,(1-2): 1-4。

張秀敏:《高篇傳》,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8,(3-4): 11-14。

張秀敏。“地址阮琴和何廣川。”印度之娜,1988,(4): 33-34。

張秀敏:《安南王朝多為漢語創制壹種考證》,印度誌納,1989,(3): 9-13。另收錄於《錢存訓先生八十壽辰文集》,臺灣省:鐘政書店,281-288。

張秀敏:《明代地址遷大陸人考(未完)》,東南亞地平線(季刊),原載印度支那,1990,(1)(共45期):17-21。

張秀敏。"明朝移居大陸的官員名單."東南亞地平線,1990,(4)(共48期):20-27。

張秀敏。《中越關系文獻目錄(中文著述)》,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1,(2-3): 36-48。

張秀敏:《17、18世紀-港口國華僑創造的海外樂園》,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4,(2-3): 1-6。

張秀敏。《三種安南書目提要》(南翁路萌等。)."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5,(1): 43-47。

張秀敏:《安南書目提要》共九種(元代徐鳴山《南行記》、元代《交州記》、明代邱卓《平定南國記》、明代鄭若曾《圖說安南記》、《廣濟安南贊》、清代李《安南使》)。

張秀敏。《安南內期官榜序》,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6,(1,2): 8-9。

張秀敏:《安南十壹書目提要》,(包括《宋正琦年譜》、《永樂會通錄》、《明代李文鋒越教書案》、《明代安南傳》、《明代安南安南傳》),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6438+0998。

張秀敏。《安南書目提要》(安南簡介,越教書號,永樂大典),北京圖書館學報,1996,(1): 58-62。

張秀敏。《中越關系史參考書目補充》,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2001,(1): 34-47。

張秀敏。《中越關系史參考書目補編(B)》,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2001,(2): 37-45。

張秀敏。《中越關系史書目續》,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2002,(1): 40-44。

湛山魯文

壹.自傳和回憶

張秀敏:《自傳》,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九輯,1986,61-75。

張秀敏。"袁同禮先生與國立北平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學報,1997,(3): 53-59,92。

張秀敏。《袁同禮與北平圖書館》,《歷史月刊》,1996.9,(104): 88-90。

張秀敏。《林(1908-1934)生平簡介》,《漢學季刊》,1935,4卷4期:275-276頁。

張秀敏:《與向覺明先生交往瑣事的回憶》,書品,2004,(3)。

張秀敏:《良師益友——紀念王忠民先生誕辰壹百周年》,出版中。

張秀敏:《我與寧波天壹閣》,北京圖書館學報,1998,(4): 119-123。《聲訓》第23期。參見羅兆平,編。天壹閣藏書史(出版中)。

第二,閱讀歷史筆記

張秀敏:《莊子養生論》,1928(陳武12月29日)。

張秀敏,《讀史記·淮陰侯列傳》,廈門大學周刊,7-8頁。

張秀敏:“釋放朋友”,吳(1928)。

三。版本和目錄

張秀敏:《印刷古籍私談》,北平晨報北辰書院,65438年8月28日+65438年9月30日;9月4日《古籍選印私人咨詢附錄壹》,9月5日《古籍選印私人咨詢附錄二》。還刊登在書生日報,1933,165438+10月9日,10,12。

張秀敏:《四總目錄歷史部目錄類及次部雜類述評》,文華書局季刊1930,2 (1): 17-23。

張秀敏:《中國歷代編目員傳記初稿》,廈門大學周刊,210,1929.6,7-9。

張秀敏:《北京大學50周年圖書館善本書目介紹》(手稿)。

張秀敏:《古代寫書》(原《古籍與印刷》後半部印好)(手稿)。

張秀敏:《萊比錫國際圖書中國古籍展說明》(手稿)。

四、序言、後記、書評

張秀敏:《張對三後記的修改》。

張秀敏:《壇子雕蟲後記》,《1936》。(為譚新甲代筆)載木刻《嘉興譚遺書》。

張秀敏,1:《中國古代婦女的地位(列女傳英文版)》,圖書季刊,新8卷,1,第2期,59-61。

張秀敏:“《陸淑》後記”,文學,1986,(3): 105-106。

張秀敏:《施廷鏞中國古籍版提要》序言,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張秀敏。"(朱)古籍碑帖索引序."圖書館學通訊,1987,(3): 78-79。

張秀敏:《我喜歡讀錢存訓博士的《紙與印刷》英文版》,中國印刷,1986.5,(12)。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年5月28日。

張秀敏。《評錢存訓博士的名著《印刷術發明前的中國書籍和文字記錄》。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89,(2,3): 66-67,78。

張秀敏:《中國最好的印刷術序》,百家出版社,1992。

動詞 (verb的縮寫)歷史考證

張秀敏:《文房四寶》,人民中國,1957,(8)。日語翻譯(50-51頁),俄語(33-35頁)。

張秀敏:《蔡倫》,中國古代科學家,科學出版社,1959,15-17。

張小明,“關於中國發明紙的年代的壹個註記”,Papier Geschichte,1959,(9): 51-52。

張秀敏。《中國歷代農具圖壹覽表》,圖書館,1963,(3): 21-24。

張秀敏:《中尼友誼回顧》,《光明日報》196110,10月3日。

張秀敏:《關於“回族的形成”壹文的討論》(給白壽彜的信),光明日報歷史教學第4期,1951年4月7日。

張秀敏。國立北平圖書館舊址劄記。國立北平圖書館學報,10 (4): 3-5。

張秀敏:《北平牡丹筆記》,金德月刊(濟南),1937,2(10):131-135。

六、農村文學

張秀敏。《宋·張文《(知白)年表》,文學,2001,(1):119-128。

張秀敏。"明代張邦信《白山詩序》.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88,(3): 53。

張秀敏:《辛亥革命中為光復杭州作出第壹貢獻的張岐伯》,《聲訓》9,1992,109-115。

張秀敏:《辛亥革命英雄張岐伯及其故居》,1997 65438+2月11。

張秀敏:《新修訂的《升縣誌》中的多余字》,升訓6號,1990.7,150-153。《聖賢誌編纂通訊》第7期,1989,65438+2月。

張秀敏:《元帝安傳》,盛勛,10,1992.7,172-175。

張秀敏:《始祖元太傅的故事》(原文)。

張秀敏:《外國太後應太太八十壽辰序》(精抄,1936)。

張秀敏:《湛山閣筆記》,聲訓5號,1990+0,38-39。屯溪5期。

張秀敏:《嵊州市湛山寺簡介》,1995。

張秀敏:《學生在仲勝的回憶》,盛訊16,1995.8,207-211。

張秀敏:《秋先生九十壽辰紀念集序》,1997年7月,1-2。

張秀敏:《聖賢縣三處重要碑刻照片》,聖訓號18,1996.8,51-53。

張秀敏:《嵊州市崇仁市長善橋筆記》,盛訊21,1998,3-4。

七、手稿:

宋耀寬、張秀敏作品集:《宋劍川姚氏西溪作品集》(手稿),聖賢文管會油印,1981。

張秀敏:宋·張文《龔潔年譜》(知白)(手稿)。

張秀敏:《歷代目錄學家傳記索引》(廈門大學手稿,未完成)。

張秀敏:《嵊縣古今著述目錄》(手稿)。

張秀敏:北京圖書館藏明清手稿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