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荀養生

荀養生

中國使用“芳香療法”控制流行病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期,皇帝身邊就經常擺放草藥。《史記·禮記》載,皇帝身上“側結臭菊苣,故翹鼻”,chén是壹種草藥,即白芷,意為臭。

當時,醫生認為“香可以驅散疫氣”,並將具有芳香氣味和藥用效果的香水稱為“香藥”。為了辟邪和避免流行病,古人經常使用芳香的草藥配制芳香的處方,並將其制成香囊或藥丸,用於保護正氣,提高人體在未生病時的抵抗力。阿清吳尚賢寫了壹本《李龍駢文》,裏面有壹個預防感冒的四時方子: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即盡可能采取預防措施來治療疾病,而焚香是古代最常用的防病方式。《黃帝內經》中有“正氣藏於內,邪不可為”的防疫理念。瘟疫香香囊用於理氣,使人體之氣得以順暢調節,氣得以清新健康。

蒼術,用於解瘟香方,是我國古代人所重視的壹種香藥。中醫傳統的空氣消毒方法,常用蒼術、白芷熏制,以避瘟疫。明代皇宮,無論冬夏,殿門口都要設壹盆炭火,裏面燃著蒼術混合香;到了清代,禦藥局每年除夕都會在各宮裝上蒼術。

張《本草正義》記載,白術“四時芳香勝於不正之氣,故用於疫疾者最佳,可驅汙濁惡之氣”。王肯堂的《辨證論治規範》透露出壹股腥臭味:“蒼術壹斤,大黃半斤,銼正,絞爛,入竈燒。”

明代徽齋香譜中有壹首《清疇香》,是用蒼術和蘇祥(壹種黃色熟香,沈香)制成的。有解口臭、避邪氣的功效:蒼術八兩,蘇祥十二兩,右為末,用柏泥、白芨制成。壹面用了壹點麝。

在疾病發生之前,消除致病因素,清潔生活環境,促進正氣,是養生防病的基礎。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香若充滿正氣,則能祛邪除穢。”董說《香藥》論述了香在醫療保健中的功效;

養生不能無香,香可為其所用,調其外氣,適其急,補其不足,使之長而短。

心理內防也是防病的根本。保持心情愉快對正氣的盛衰影響很大。“香”作為壹種令人愉悅的東西,可以放松氣機,抒發情緒,是精神養生不可或缺的輔助之物。李日華的《六言齋筆記》說:

壹個房間很幹凈,橫沙發上有幾個房間。爐香馥郁,光禿禿不雜。但獨坐而思,自然有壹股清靈聚我。精神清明了,世間的邪氣也就漸漸從中消失了。

古人在養病的時候,特別註意燒香。陸龜蒙《隨想錄》:“醫部高僧設床,然後閑時穿衣服燒香。”皮日休《我偶然對酒精中毒的工作》:“玉林之障蓋天,壹枝香香養病。”當妳生病時,壹爐香可以讓人感到舒適,有助於緩解病情。

在我國古代醫籍記載中,有許多以芳香類藥物為主的緩解瘟疫的藥方。清代劉魁的《宋風易碩》專論瘟疫,收錄了歷代的祛香藥方,劉魁的《宋風易碩》避瘟丸,使其在燃燒時能避過壹切邪氣:

蒼術、乳香、甘松、阿莎麗、蘆丁、降香(等份),糊狀物為丸豆大小。每次燒壹粒,再燒壹粒,時間久了,有微微的香氣。

避疫方中所用的香藥,都是古代常用的防病治病、除穢消毒的藥物。比如,德珍香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可以抗菌、抗病毒、調節免疫。

劉魁的《宋風朔疫》中也提到“馬尾松掛枝可避瘟疫”於家。松枝芳香,富含揮發油,被譽為“空氣維生素”。

松針富含原花青素和生物黃銅,能有效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增加血管彈性,使人體達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增加人體免疫力。

如何防止瘟疫的傳染,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在特定的季節用香藥防治傳染病已經成為壹種習俗。葛洪《抱樸子篇》記載,臘月要“燒文旦,或蒼術、楓樹、雲韻之香,以辟邪、促邪、助楊德”。

疫情期間,可在家定期艾灸,改善寒濕體質。艾灸自古就有溫經通絡、扶陽壯陽、祛濕散寒的功效。只要保護好陽氣,保持陰陽平和的狀態,就能保持身體健康,增強抵抗力。

如果不能適應艾灸的強烈氣味,也可以選擇熏香的方法,每天點兩根艾草,配合艾香正陽之氣,突破氣血瘀滯的癥結,驅散侵襲發絲肌膚的惡寒,達到扶正固本的養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