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說初霜:九月中旬,氣寒凝露,露水成霜。此時的中國黃河流域已經出現了霜凍,壹片銀色的冰晶在千裏之外的田野上閃閃發光。這時候樹葉黃了,落下來了。古書《二十四節氣》說:“氣郁初霜,陰始凝”。可見“初霜”是指天氣漸冷,露水凝結成霜。中國古代把初霜分為三個階段:壹是豺狼祭祀動物;二是植被發黃;三次蟄蟲是鹹的。豺狼開始捕捉獵物,祭祀動物,用動物祭天還書,為祭祀秋金鋪平了道路;大地上的樹葉黃了,落了;蟄蟲都在洞裏壹動不動,垂著頭進入冬眠狀態。
“初霜中的初霜”反映了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就年霜凍日數而言,青藏高原有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凍和積雪,年霜凍日數在200天以上,是全國霜凍日數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川西高原、雲南西北部、天山、阿爾泰山、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內蒙古東部的年霜凍日數均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和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只有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福州以南和兩廣沿海地區的年霜凍日數在10天左右。
“初霜殺百草”,遭受過嚴霜打擊的植物,根本沒有生命力。這是因為植物體內的液體因霜凍形成冰晶,蛋白質沈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變質。“風刀、霜劍互相用力壓著”,可見霜降的無情和殘忍。其實霜和霜是分不開的,但危害農作物的是“凍”,而不是“霜”。有人曾經試圖把壹種植物的兩片葉子放在壹個同樣低溫的盒子裏,其中壹片葉子結霜,另壹片葉子沒有結霜。結果無霜期葉片受損嚴重,而霜期葉片只有輕微的霜凍痕跡。這說明霜凍不僅能危害農作物,相反,當水汽凝結時,還能釋放出大量的熱量。1℃的0克水蒸氣凝結成水,釋放的氣化熱為667卡,會使重霜變成輕霜,輕霜變成露水,避免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