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理論中的膏藥穴

中醫理論中的膏藥穴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光棍閑畫怪字,傻兒補蓮花”,賈寶玉在《祭晴雯之荷女》中寫道:“花垣膽小,何須癡狂?劉犇如此悲傷,為什麽不洗個澡呢!偶爾被枷鎖中傷,我就病了。”晴雯因為讒言被開除,最後病死。《紅樓夢》第五回“夢遊幻境指迷上十二女,飲仙醪玩紅樓夢”,也有“寶玉只顧此,不料已招了些邪魔”。

成語“絕癥”源於《左傳》中的壹首歌。晉景公生病了,派人去秦國治病。秦國派了壹個叫易緩的醫生來給他治病。在醫療救援到達之前,龔景做了壹個夢。在夢裏,他的病變變成了兩個孩子。壹個說:“那個人是名醫,會害我們的。他能逃到哪裏去?”另壹個說:“我們在膈肌之上,心臟之下,艾灸、針灸、藥物都很難到達的地方。他怎麽能幫助我們呢?”醫療到達後,經過診斷,他用壹種相當艱難的方式對龔景說:“病在膈肌之上,卻在心臟之下,而且是絕癥。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藥也無濟於事。治不好。”後來,龔景果然死了。所以後人常用“絕癥”來指代大病。

而人體背部的膏藥穴位,可以起到“絕癥”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在針灸上下功夫,必有所滿足,努力工作”,這是壹句家喻戶曉的針灸頌歌。百老穴是督脈大椎穴的別稱,位於背部正中第七頸椎與第壹胸椎棘突之間。第四、五胸椎之間開三寸(約四橫指)的膏藥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是治療各種疲勞和慢性病的重要穴位。久病後身體虛弱消瘦時,取膏藥穴艾灸最為適宜,可起到扶陽強身、助陰營營、調和全身氣血的作用,使身體恢復元氣。唐代藥王孫思邈在《錢進方》中說:“膏可治體虛消瘦、五勞七傷、多夢、上氣咳嗽、痰火中燒、健忘、產前產後等。”。可見,穴位貼敷在虛證治療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背部有統禦全身陽氣的督脈和貫穿全身的膀胱經。“背要常暖”,歷代醫家開展的搓背、捶背、刮痧、扶脊、拔罐等各種保健方法都有壹定效果。除了背部的穴位外,還有大椎、沈竹、風門、舒菲等重要穴位。每次選擇其中2~3個進行保健灸(艾條溫和灸10~20分鐘),隔日1次,可防治小兒感冒、咳嗽喘息、乳房嘔吐等多種疾病,對維持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健康長壽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