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教育生態觀的三個層面

教育生態觀的三個層面

教育生態觀的三個層面;

1.生態教育是提高生態意識、塑造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

生態意識的提高和生態文明的形成有賴於生態教育。生態教育以生態學為基礎,傳播生態知識和文化,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素養,塑造生態文明。

開展生態教育,提高生態意識,塑造生態文明,構成了壹個相互輻射、互利共贏、協調發展的“金字塔”範式,金字塔的最底層是生態教育,為我們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離不開科技手段的支撐和法律法規的保障,但也離不開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和生態文明程度的提高。

強化生態意識,全面推進生態文明,使每個公民自覺維護與自身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實現從“物的發展”到“心的發展”的轉變,建立多維生態教育體系,開展全民生態教育。

2.生態教育的狀況和質量是衡量壹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生態教育的目標是解決人與環境的矛盾,調整人的行為,建立生態倫理規範和生態道德觀念,教育人正確認識自然環境的規律和價值,提高人對自然環境的情感、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為每個人提供獲得保護和促進生態環境的知識、態度、價值觀、責任感和技能的機會,創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的環境行為新格局。

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設立了專門機構,采取經濟、立法和技術措施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其中,英國、德國、美國、俄羅斯、南非較早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生態教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從“寂靜的春天”變成了鳥語花香的人類家園。

在其他國家,由於忽視或放松對公民的生態教育,人們的生態知識和意識較差,缺乏參與生態建設的意願。人們的觀念偏差和行為不當,壹步步引發了壹系列具體問題,最終體現為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們不禁意識到,壹個沒有生態教育的民族是可悲的,可怕的。

3.生態教育可以為解決當代生態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精神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人類社會活動的規模和程度不斷擴大,索取自然和幹預自然生態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導致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危機,生態破壞正逐漸以公開或隱蔽的方式威脅著人類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