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到晚打哈欠;從冬天哭冷到春天;忘性很大,去哪扔哪;潰瘍、上火、背痛、脫發、頭暈、睡眠不好...妳也中槍了嗎?
第壹,《哪裏是空》真的不是嚇唬妳。
如果妳曾經因為總覺得不舒服而去看中醫,但就是找不出原因,妳很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評價:“妳怎麽這麽年輕就不行了……”。這句話真的嚇死人了。哪裏空了,我是不是快死了?
其實這些“虛”其實是“弱”的。體質弱的人不是病了,而是更像壹個裝了半杯水的杯子,比裝了壹整杯水的人更容易受到外界變化的影響。冬天容易覺得冷,夏天容易怕熱。每次季節變換,壹不小心就成了病號。
想想吧。目前誰沒有精神壓力大,作息不好,飲食不當,缺乏運動?既然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麽“虛”“弱”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傻的看不出來?
中醫理論的核心是氣血陰陽平衡,而“體虛”其實可以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
不同的虛癥“侵犯”不同的臟腑,有獨特的癥狀。壹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陰虛發熱
俗話說“陰虛內熱”。津液不足會導致陰虛火旺,出現五心煩熱、午後潮熱、盜汗、口幹咽燥、心煩失眠、頭暈耳鳴等問題。
2.陽虛怕冷
楊琪有溫暖四肢和內臟的作用。如果出現陽虛,會導致秋冬季節手腳嚴重發冷,面色蒼白,全身無力,精神萎靡。
3.氣虛體弱
氣是動力,氣虛的典型癥狀是虛弱、臉色蒼白、氣短、四肢無力、頭暈、聲音低沈。就像林黛玉壹樣,又累又懶。
4、血虛燥
血是營養,血虛的典型癥狀是面色黃或發白,唇、舌、甲色淡,頭暈失眠,女性月經量少、周期長甚至閉經,常伴有氣虛癥狀。
第三,壓力大,更容易“虛”。如何改善「體虛」?
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都市白領,容易受到“氣虛”和“陰虛”的影響。因為工作壓力大,更容易出現陰虛津虧、五心煩熱等陰虛癥狀。典型的是下午三四點鐘,自然界陽光最充足的時候,身體煩躁,潮熱,口幹,容易情緒波動,等等。
同時,因為久坐不動,體內“引擎”動力不足,產生“氣虛”。通常表現為精神疲勞、喜安靜、不愛說話、不想動等。平時需要從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調節:
1,堅持鍛煉:在工作的間歇,抽時間出去散散步,既能鍛煉關節,又有助於血液的循環。節假日或下班後,可以選擇快走、慢跑等舒緩的有氧運動,釋放工作壓力,幫助補氣益氣。
2、飲食調整:人參雞湯益氣安神,黃芪鱸魚益氣養血,枸杞菠菜湯滋陰明目,黃精燉牛肉健脾益氣...中醫裏有很多藥材可以吃,吃滋陰益氣的藥膳就好。註意不要壹次吃太多。最好繼續吃。
如果不能調理食補,也可以選擇配伍的中成藥。如中國古代養生精主要用於“益氣補腎益精”,用於氣陰兩虛、腎精不足引起的頭暈、心悸、頭暈、耳鳴、健忘、失眠、乏力等。
中醫藥大學的何教授有壹個讓妳振作精神的妙招。
這是視頻。
提醒:四虛證對應五臟,病因復雜,癥狀多樣。普通患者通常難以自行分辨。建議確診後找有經驗的中醫對癥下藥,千萬不要在家配藥或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