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醫生說,音樂可以調節大腦的神經,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工作能力。經常聽音樂不僅能幫助孩子提高和修復記憶能力,還能陶冶他們快樂的心靈,塑造高尚的道德,給人壹種鼓勵和能量。
日本兒童發展與設計研究會的媽媽們做過實驗:她們的孩子出生時,臉和表情都和普通嬰兒壹樣。但是聽了四個月莫紮特的小夜曲,他們的臉和姿勢看起來都比其他孩子開朗,眼睛也特別明亮有靈氣,所以看起來更好看了。
據權威專家介紹,經常進行音樂培養的嬰幼兒,長大後會有以下特點:壹直微笑,不怕陌生人,說話提前,面容漂亮討人喜歡,眼睛明亮,左右腦全面發展趨勢,智商(智力)高,情商(情商)好,CQ(創造力)強。日本兒童文化教育研究會的跟蹤調查也顯示,從嬰兒開始逐漸接受和喜愛音樂的孩子,長大後性格上的邪惡會很少,在社會道德上也會顯得更加善良和純潔。
嬰幼兒的音樂訓練應以日常生活為主。比如孩子被喚起,可以選擇比較歡快歡快的音樂,播放時聲音會逐漸加大。當孩子們醒來時,音樂可以暫時停止播放。給寶寶哺乳時,可以輔以悠揚的音樂,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欲;正確引導孩子入睡,可以選擇緩慢的“搖籃曲”,聲音要逐漸降低,等孩子入睡後再慢慢淡化。以上音樂的選擇和剪輯要相對固定,便於寶寶建立周期性的條件刺激。
如果寶寶是無病哭鬧,為什麽不試著用音樂來安慰他,然後根據音樂的節奏和韻律來搖晃。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兒童“音樂浴”中不能使用爵士音樂和時尚搖滾音樂,而應從歐美名曲和古典音樂中選取,且所有聲音都要低於適合成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