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除了唐伯虎、祝枝山和文徵明,誰是蘇州四大才子之壹?是周文斌嗎?

除了唐伯虎、祝枝山和文徵明,誰是蘇州四大才子之壹?是周文斌嗎?

傳說周文斌是江南四大才子之壹。

但是歷史書上沒有周文斌的記載。

目前有很多關於明末四大才子的影視劇,都是講述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斌四個蘇州文人的故事。但是歷史上真正的四大才子是什麽呢?事實證明,歷史上沒有周文斌。

唐、朱、文、周前三人在歷史上確實存在,是後來文人杜撰出來的。歷史上的“吳中四士”是指唐、朱、文、徐,即明代文學家,與等人並列“前七子”。他們詩風明朗,但對書畫不熟,性格也與其他三人不同。大概是這個原因,後來文人發明了壹個漂亮的周文斌來湊數。

徐禎卿(1479-1511年)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以絕句和揚州花卉聞名。

徐禎卿天生聰明,文理科都缺。他說“家裏沒有書,但什麽都有”。16歲寫《錢新集》,名揚吳中。然而,在他早年,他壹次又壹次地嘗試。他讀了《離騷》後,寫了壹部嘆息集。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寫《遊江記》;明代弘治十六年(1503),文徵明合編《太湖新誌》;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聽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失敗,還寫了壹首長詩《遊魚臺》。同年進士,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館長。明鄭德五年(1510),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歌領域占有特殊的地位,有許多詩作,號稱“熊文”。其早期詩歌風格接近白居易、劉禹錫,後受、何敬明、狄公影響,主張“文學宜秦漢,詩歌宜盛唐”,參與文學復古運動,成為“前七子”之壹(其他六人分別為、何敬明、邊貢、康海、王和)。他寫的《覃逸錄》只談漢魏,而忽略六朝以後,闡述復古論。他的詩格調高雅,馳騁於漢唐之間。雖然刻意復古,但在吳中還是有壹種浪漫的感覺。

徐禎卿晚年信仰道教,研究養生。明鄭德六年(1511)死於京師,時年33歲,四才子中死得最早,享壽最短。徐禎卿的其他作品還有《迪公基》、《伊葉盛文》、《林逸》等。

吳中四才子中,唐寅、朱允明、文徵明以書畫聞名,唯獨徐禎卿以詩歌聞名。阿清詩人沈德潛編纂的《明代詩集》,四位才子中只有徐禎卿和文徵明,文徵明只記載了兩首詩,而徐禎卿則收集了多達23首。他是前七子之壹,名聲僅次於李(孟陽)和何(景明)。明代《詩集》將徐的詩與李、何的詩進行比較時,有“李其雄、何、徐深情”之說,這就清楚地指出了詩歌的基本特征——“深情”。他雖然與李夢陽合拍,但他在中原的習氣並不深厚,風還在長江的左側流淌。吳中派的風格還是保留的,與前七子的其他詩相比有自己的特色。《明史》用“融精警”壹詞概括其詩風。他善七言而近體,絕句極佳,字正腔圓,格調高雅,感情雋永。

徐禎卿的《覃逸錄》有許多精辟的警世之言,是明代詩話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話史上為數不多的佳作之壹。且不說前後七子及其追隨者對此推崇備至,就連屢以古為真的錢也對的詩論大加贊賞:“專詩論,研文體,上探雅,下包,合折衷,備此文之質,取樓之草,刪百而存壹,奉海之寶至今。”現代文學大師錢鐘書先生甚至直接用“覃逸路”作為自己作品的名稱。徐禎卿作為“吳中詩人之冠”(《明史》卷286),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