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秘訣
1.保護DNA。隨著人類衰老而變短的端粒(染色體末端)越短,人就越容易生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飲食和鍛煉,可以提高壹種延長端粒的酶的水平,保護端粒。
2.認真做事。壹項長達80年的研究發現,認真負責的人不僅註重細節、有毅力,而且更擅長保健、人際關系更強、事業更成功。
3.交朋友。澳大利亞最新研究發現,廣交朋友有利於長壽。與朋友少的人相比,10年的老年人“交際花”死亡率更低。
4.選擇朋友。許多研究發現,肥胖具有社會傳染性。如果朋友肥胖,妳的肥胖率會增加57%。所以最好選擇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做朋友。
5.徹底戒煙。英國壹項歷時50年的研究發現,30歲戒煙可增加壽命10歲;在40歲、50歲和60歲戒煙,可分別增加9年、6年和3年壽命。
6.下午睡午覺。午睡有益長壽。壹項涉及24000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經常午睡可以降低37%的心臟病死亡風險。
7.地中海飲食。壹項涉及50萬人的50項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以水果、蔬菜、全谷物、橄欖油和魚類為主的地中海飲食可以顯著降低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8.吃八頓飽飯。研究發現,日本沖繩居民的長壽秘籍與其多吃蔬菜、低熱量的飲食習慣有關。他們遵循“八分飽”的原則。
9.結婚吧。許多研究表明,已婚人士比單身人士長壽。這與婚姻帶來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支持不無關系。
10.減肥。減肥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等致命疾病的風險。多吃膳食纖維,經常運動,可以有效減肚子。
11.經常鍛煉。經常鍛煉可以降低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某些癌癥和抑郁癥的風險。建議每周適度運動2.5小時。
12.適度飲酒。適量飲酒有益長壽。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男性和女性每天飲酒分別不超過1杯和1-2杯。從不喝酒的人最好不要喝酒。
13.豐富的精神生活。壹項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的12年研究發現,精神生活豐富的老年人關鍵免疫蛋白水平較高,死亡率較低。
14.寬容。長期生氣會降低肺功能,增加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寬容可以減少焦慮,降低血壓,讓呼吸更順暢。
15.註意安全。車禍是美國第五大死亡原因。系安全帶等安全措施可使車禍死亡率或重傷率降低50%。
16.保證睡眠。充足的優質睡眠可以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情緒障礙的風險,病後恢復更快。相反,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會大大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
17.擅長減壓。研究發現,減壓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預防心臟病。瑜伽和冥想都是很好的減壓方式。
18.人生有目標。日本壹項13年的研究發現,目標明確的人,患風、心臟病等疾病的死亡率較低。
1,中醫養生原理
(壹)順應自然
人天生天地之靈,四時可達。生於天地之間,靠自然生存,人必然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即人與天地相關,與日月相對應。這種天人相應,或者說天人合壹的理論,是中醫順應自然,適時養生的理論基礎。順應自然保健包括適應四季和日夜調理。晝夜變化,對比四時,所謂朝為春,日為夏,日為秋,子夜為冬。白天以陽為主,晚上以陰為主。人也要應對四季、晝夜的陰陽變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順應晝夜四季的變化,動態適宜,衣著得體,合理安排飲食,體現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人離不開社會。人與外部環境是壹個統壹的整體。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所以中醫認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能長久。”社會環境壹方面提供了人類滿足生理需求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另壹方面又形成和制約著人類的心理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醫學和心身醫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越來越顯示出重視社會因素和心理保健對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性:社會因素可以通過對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的影響來影響人的健康。因此,人們必須適應四季和社會因素的變化,並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健康長壽。所以俗話說“智者養生,必適四季寒熱,和氣生財,剛柔並濟,陰陽相和。如果是這樣,他就不會古怪邪惡,就會長壽。”(靈魂支點。這個神”)。
(2)身體和精神支持
形神合壹,又稱形神合壹,是中醫的生命觀。神形的質,神形的用;形式是上帝的基礎,上帝是形式的主人;無形,神不能活,無神,形不能活:形與神各盡其能;所以,養生只能讓生命健康長壽。所謂保持良好的體形和精神狀態,就是既要註意身體的保養,又要註意精神的攝入,使身體強健,精力充沛,身心和諧發展,從而保持生命健康長壽。中醫養生的方法很多,但從本質上來說,總而言之,無非是“養神”和“修形”,即“保神整形”和“保形聚精會神”。形神* * *支撐,神為第壹任務,神安身。上帝是生命的主人,所以他應該安靜,把它放在裏面,而不是不安分和浪費。因此,中醫養生觀以調神為第壹要義,保持精神飽滿。通過寧心安神,用四氣調神,積精養神,用氣功練心,可以使空氣保持安靜,增強身心健康,達到調神強身的統壹。
形式是人類生命的基礎,上帝依附於形式而存在。有了形式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有精神活動和生理功能。盛則盛,衰則衰,衰則亡。身體的盛衰關系到精、氣、神的盛衰。中醫養生主張通過鍛煉來培養形體,以體力消耗為度,利用勞動、舞蹈、行走、指導、按摩等。,以鍛煉形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疏通九竅,防病健身。
靜以養心,動以修形,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以動靜為度。滋補身心,運動與運動互動,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利於強身健體,預防疾病。
(3)護精護腎
護精護腎是指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調理腎精,使精氣充足,身體健康旺盛,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精氣是人體的“三寶”。精氣,氣生神,神克制形。精是氣和神的基礎,是健康長壽的根本。精是先天的,生於水谷,藏於五臟之中。五臟平和,自養。五臟中,腎為先天,主要藏精,所以養精的關鍵是保養腎精。中醫養生強調節欲藏精,使精充盈,有益身心健康。縱情性欲,精液耗盡,真氣消散,不衰老。禁欲不是絕對的欲望,而是性的禁欲。保養腎精的方法很多,除了禁欲,還有運動保健、導腎、按摩腎、食療腎、藥物調養。
(4)調理脾胃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的強弱是決定壹個人長壽的重要因素。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就活,沒胃就死。它是以脾胃為保健第壹要務的(《凈月全書》。脾胃)。脾胃健碩,水谷精微之源充沛,則精氣充足,臟腑功能旺盛,心神健碩。脾胃是氣機的樞紐,它們的協調可以促進和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中醫養生非常重視脾胃的調理,通過飲食調節、藥物調節、精神調節、針灸推拿、氣功調節、日常休息等,達到健脾養胃、後天調理、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