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葉簡介
大青葉,中藥學名稱,為馬鞭草科、虎杖科、十字花科、菘藍屬、菘藍屬或爵床科植物的葉或枝。它的葉子萎縮卷曲,有的還斷了。展平後,完整葉片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 ~ 500px,寬2 ~ 150px。上表面深灰綠色,可見壹些顏色較深、略突出的斑點;頂端鈍圓,全緣或微波狀,基部較窄,呈翅狀延伸至葉柄;葉柄長4 ~ 250 px,淺棕色。脆脆的。
大青葉的功效
清熱涼血,解除心胃熱毒。適應癥:流行性感冒、發熱斑、咽喉炎、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腦膜炎、細菌性痢疾。瘡腫毒外敷。
1,《別錄》:“治氣頭痛,發熱,口瘡。”“藍葉汁殺諸藥,解狼毒,射毒。”
2.陶弘景:“這是治感冒常用的,熱毒兼治就好。”“藍汁,去解毒。給五顆心塗上果汁,停止無聊。非常有治療作用的蜜蜂和螃蟹毒。”
3、《綱要》:“主熱毒痢疾、黃疸、喉炎、丹毒。”"藍葉汁、斑蝥液、斑蝥、熏雞、朱砂、砒石毒."
4、《本草》:“治瘟、熱、疹、癰、腫、痛,除煩渴,止鼻衄、吐血,殺癰、金瘡、箭毒。凡同時用熱毒者,宜用青葉搗汁。”
5.廣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化瘀止血》。治,菌痢,咽炎,腮腺炎,感冒發燒,牙齦出血。”
6、《江西草藥》:“治癆、矽肺、牙痛、蛇傷,”
大青葉的藥用價值
1,治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炎,感冒發熱,流行性腮腺炎:大青葉五塊錢壹兩,馬尾藻根壹兩。用水煎服,每日兩劑。(江西草藥)
2、溫毒斑的治療:大慶四兩、甘草、膠二兩、醬油八兩。用壹桶水煮兩個東西,取三升半,去我,去我,用醬油煮三次,去我,取膠,分四份。這樣的治療持續了七八天,汗流浹背,嘔吐得發燙,很好(“填手肘背”)
3、治麻疹太紅,或微紫,或太重:板藍根、玄參、生地、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荊芥、甘草、淡竹葉。水煎熱衣服。(段希孟《痤瘡心法》大青湯)
4、治風疹、丹毒:大慶搗爛,散了(先用磁鋒除邪血)。(《本草言》)
5、治肝炎無黃疸:板藍根兩片,丹參壹兩,大棗十枚。用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6、暑熱難耐,痢疾困欲死人:大慶四涼、甘草、赤石脂、膠水、醬油。取壹桶水,煮三升,服三份,多做,晝夜兩劑。(《補肘背》大慶湯)
7.治療小兒痢疾:靛藍汁兩升,分四份。(《母子秘錄》)
8、治肺炎、高熱、哮喘、咳嗽:鮮葉壹至兩片。將果汁搗碎,加入少許蜂蜜,熱燉,溫服,每日兩次。(泉州本草)
9、治咳嗽、嘆氣、憋氣、喉中喑啞、唾液粘稠:藍色固葉長時間浸泡,搗碎取汁壹升,空腹服用,壹會兒用杏仁汁煮粥,休息壹兩天,按前法,吐掉。(《石梅紀的藥方》)
10,治血淋,小便小便出血:鮮大青葉壹兩,生地五元。水煎冰糖混紡衣服。壹天兩次。(泉州本草)
葉狀的
1,用於解毒
主要用於治療中毒性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性肺炎;它還治療細菌感染,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可單用,或與板藍根、荊芥配伍,或與石膏、乙腦等配伍。
有些發疹性病毒感染可用大青葉治療,如麻疹出疹時高熱,有明顯中毒癥狀者,或用黃連、黃芩、石膏。對於伴有高熱、昏迷、皮下出血的重型肝炎,還可在相應的方中加入大青葉。
2、用於退燒
尤其適用於緩解上呼吸道炎癥引起的高熱,常與金沙草、防己清沙湯同用。
大青葉的食用方法
1,大青葉茶
配料:大青葉5克,茉莉花茶3克。
做法:用開水沖泡5-5分鐘,飲用至淡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抗菌。
主治:發熱煩渴;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細菌性痢疾;黃疸;口瘡;癰、黃、腫、毒;肺炎;急性腸炎。
2.山楂大青葉茶
材料:山楂30克,當歸15克,大青葉30克。
做法:將洗凈的山楂、當歸、大青葉壹起放入鍋中,加水煎湯,去渣取汁。早晚適量飲用。
功效:滋陰養血,化瘀活血,清熱解毒。
適應癥:適用於高血壓、病毒性感冒等疾病。
3.大青葉綠豆湯
材料:大青葉30克,綠豆30克。
做法:將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板藍根的葉子洗凈,將所有食材壹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文火1小時。
功效:清熱解毒,治療流行性感冒。
主治:持續高熱,惡寒,頭痛,甚至畏寒,全身酸痛,神疲乏力,咽痛,咳嗽,舌紅,脈數。
大青葉的副作用
大青葉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服用後可能導致腹瀉,女性在妊娠期間可能導致流產。
1,脾胃虛寒者慎用大青葉。
2.非心胃熱毒者不要用大青葉。新本草
3、脾胃虛寒者禁用大青葉。應得的本草
4、無實熱者忌大青葉。醫學策略六書:藥性的壹般含義
5.大青葉不宜用於虛寒脾虛者。草藥經典
以上是關於大青葉的壹些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中草藥知識,請繼續關註養生之道網頻道。
大青葉,它的功效,它的副作用,以及大青葉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