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義的體育概念(又稱運動)。是指以體育鍛煉為基本手段,增強人民體質,促進教育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壹部分,它的發展受壹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為之服務。
2.狹義的體育概念(也叫體育)。它是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鍛煉知識和技能、培養道德和意誌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培養和塑造人體的過程;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壹個重要方面。
3.競技體育也叫“競技體育”。是指為了戰勝對手,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和群體在身體、體能、心理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而進行的科學系統的訓練和比賽。包括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兩種形式。特點是:
1)充分調動和發揮運動員在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
2)強烈的對抗性和競爭性;
3)參賽選手體力充沛,技藝高超;
4)根據國際公認的統壹規則進行競爭;
5)娛樂。當今世界的競技體育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早在公元前700年的古希臘,就有賽跑、投擲、摔跤等項目,至今已有數百項。常見的運動有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舉重、遊泳和自行車。各個國家和地區也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傳統項目,比如中國武術,東南亞的藤球,Cabadie等等。它的發展與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密切相關。
4.休閑體育是指在閑暇時間或特定時間進行的以娛樂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它具有業余性、消遣性和娛樂性的特點。內容壹般包括球類運動、活動遊戲、旅遊、棋牌和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按活動組織方式,可分為個人、家庭、集體;根據活動條件,可分為室內和室外;按競爭性可分為競爭性和非競爭性;按經營方式,可分為商業性和非商業性;根據參加活動的方式,可以分為觀賞性活動和體育性活動。開展娛樂性體育活動有利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養高尚品格。
5.群眾體育又稱“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以娛樂身心、強身健體、防治疾病、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為目的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包括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殘疾人體育等等。主要形式有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運動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牌社、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應當遵循因人、因地、因時、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的原則。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是充分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提高國民素質,完成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
6.醫療體育是指利用體育運動治療某些疾病和損傷,恢復和改善機體功能的壹種醫療方法。與其他處理方法相比,其特點是:
1)是壹種主動療法,要求思考者積極參與治療過程,通過運動來治療疾病;
2)是壹種全身療法,通過神經和神經反射機制改善全身機能,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它是壹種自然療法,利用人類固有的自然功能(運動)作為治療手段,壹般不受時間、地點、設備條件的限制。醫療體操、慢跑、散步、騎自行車、氣功、太極拳、特殊運動器材(如拉力器、自動跑步機等)。),通常采用日光浴、空氣浴、水浴作為治療手段。應該因人而異,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配合藥物或手術治療,心理疏導。二幹部在多年前就已經將“指導”和“養生”作為防病治病的手段,隨後不斷發展完善,成為我國運動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7.運動的本質。它是指體育運動固有的根本特征,是人類社會的壹種體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
8.體育的本質特征。它是通過體育鍛煉來發展身體,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發展服務。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它受到壹定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為壹定的政治和經濟服務。體育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運動的方法、手段等自然屬性;體育理念和制度等社會屬性。
我認為,大學體育可以概括為五大功能:
首先,學校體育的體育教育功能
全面鍛煉學生身體,促進身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的發展,提高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學會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終身受益。
第二,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
比如在對方隊員個人犯規時,他們並不在意,或者在“針鋒相對”的集體配合不夠默契而出現失誤最終輸掉比賽時,他們互相鼓勵或者互相抱怨;裁判的誤判是大度寬容還是“斤斤計較”;贏了比賽就要驕傲自大,還是要認真總結經驗,戒驕戒躁。這是壹個培養集體主義意識和顧全大局、善於處理人際關系的良好品德的教育過程。
第三,學校體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可以欣賞大型體育比賽,觀看中國運動員為國爭光、為國爭光的動人場面,在體育場升國旗、奏國歌,講述優秀運動員艱苦訓練、頑強拼搏的感人故事,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對學生來說是壹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四,學校體育的心理素質教育功能。
體育運動使人進入非凡的境界,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勇氣、果斷、毅力、自信、自控、進取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誌品質。激烈激烈的競爭是培養和造就良好心理素質的契機,哪怕是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學校體育的智育功能。
通過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學生可以學習和掌握壹定的體育知識、技能和技術,發展思維能力、記憶力、觀察力和想象力。因此,作為壹項教育運動,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增強人的體質的過程中,還包含著培養、發展和提高智力的教育因素。
科學的體育鍛煉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避免不僅得不到鍛煉反而傷害身體。
第壹,把握好負荷的度。做力量練習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負荷,但無論選擇哪種負荷,都要遵循從小到大的原則,不要突然加大運動負荷造成運動損傷。
第二,註意行動速度。只要進行動態肌肉力量練習,就有壹個運動速度的問題,負荷和速度有著密切的關系。負載越大,速度越小。鍛煉者應根據練習要求合理安排。對於青少年來說,爆發力很重要。在力量練習中,選擇適當的負荷,盡可能加快動作速度,對提高肌肉的爆發力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控制運動量。對於普通的體育鍛煉者來說,沒有必要每天都進行力量訓練。即使是以發展肌肉力量為目的,采用隔天力量訓練,也足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每天做力量練習,不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顯,而且整體機能的發展也不協調。
除此之外,體育鍛煉也要遵循壹些基本原則。雖然體育鍛煉方法簡單易學,但要想科學安排體育鍛煉,提高鍛煉效果,避免損傷,就必須註意這些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體育鍛煉的循序漸進是指在學習運動技能和安排運動量時,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
(2)全面發展原則:在體育鍛煉中,要註重活動的多樣性和身體機能的全面提高。
(3)區別對待原則:鍛煉時要根據每個鍛煉者的年齡、性別、愛好、身體狀況、職業特點、鍛煉基礎等區別對待,使體育鍛煉更有針對性。
(4)規律性原則:只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的效果才能明顯持久,所以體育鍛煉要有規律,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雖然短期鍛煉也會對身體機能產生壹定的影響,但是壹旦停止體育鍛煉,這種良好的效果很快就會消失。
(5)安全原則:從事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要註意安全。如果體育鍛煉安排不合理,違反科學規律,就可能發生傷害事故。
進出健身房的人都講究“要旨”
現在,健身已經成為壹種時尚,很多人選擇健身房,但並不是所有的健身方式都是有益無害的。有健身專家為我們指出了壹些“健身要領”,對我們科學健身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做必要的熱身:肌肉越放松,就越容易控制和擴張。做這些練習會減少妳受傷的機會。所以,最好花5分鐘讓身體完全活動起來,感覺有點出汗。這壹步是健身運動的良好開端。
做必要的拉伸運動:生活中總有壹些事情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但是健身練習後的拉伸就沒那麽簡單了。當妳鍛煉肌肉時,它會變得緊張和縮短。拉伸是為了幫助妳放松肌肉,從而防止第二天肌肉酸痛。做這個動作的最佳時間是在熱身運動之後,同時必須持續20 ~ 30秒,這樣有助於肌肉放松,讓健身者得到更有意義的拉伸運動。
不要做超負荷的舉重:妳需要在健身房慢慢開始,壹步步增加運動量。因為妳可能想象不到運動後24-48小時內會有什麽樣的疼痛,所以壹開始就需要小心。此外,如果妳盲目地試圖舉起超過妳身體負荷的重量,可能會導致肌肉拉傷、扭傷甚至背部受傷。從這個角度來說,選擇3-6斤的體重比較合適。平時重復動作15 ~ 20次。如果想更快的獲得結實的肌肉,也可以選擇稍微重壹點的重量,但是重復8 ~ 12次就可以了。不要急於求成,適量完成練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不要運動過度:既然健身的目的是為了以後的堅持,並不意味著壹定要運動過度。因為壹旦感覺到運動給身體帶來不適,往往很難堅持下去。如果妳覺得自己身體不好,可以選擇壹些比較容易的練習來完成。不想去健身房的人可以選擇合適的健美操光盤,學習入門,提高動作的協調性,也是壹個不錯的方法。
進行必要的水分補充:當妳在運動時,身體會因為出汗而迅速失水,這些液體必須及時補充。否則,久而久之,人就會脫水,感到口渴。所以,不要忘了從頭到尾給身體補水。壹般來說,人體每天需要8個乳房的水,開始做運動時,需要更多。此外,充足的水有助於減少饑餓感和食欲。
不要依賴登山裝備:有時候人會覺得很累,但是運動的效果並沒有預想的那麽好,但是還是希望通過運動獲得更多的收益。於是我拼命地在登山家身上“跑”,直到身體承受不了。但是,這種“被動”的鍛煉——依靠攀登者自己去追逐完成任務,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不會達到鍛煉的目的。這個時候,攀登者只是壹個幫助關節機械運動的工具,而不是鍛煉的幫手。所以,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選擇合理的運動強度和正確的方法,而不是讓身體處於被動狀態的“被動方法”,這壹點非常重要。
逐漸加大運動強度:高強度運動不適合健身訓練的開始,但對於練習6個月及以上的人來說,值得註意。達到壹定程度後,妳通常會進入壹種停滯的狀態,而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我沒有看到我的身體有什麽變化”——於是他們會加快步伐,給自己制造壹個更大的挑戰:增加運動量,以達到改變我身體的效果。但是,這個時候,妳迫切的心情讓妳陷入了壹個誤區。運動強度的增加需要循序漸進,最好是逐漸提高運動的持續時間和程度。可以從20分鐘延長到30分鐘,把妳的5斤啞鈴換成8斤的啞鈴。只是不壹定要壹蹴而就,時間和強度各取其壹即可。
運動頻率不要操之過急:有些人為了加快健身房的運動頻率,不顧身體反應,堅持練習。尤其是像舉重這樣的運動,如果妳做得太快,劇烈的運動會讓妳的肌肉超負荷,使它們變得脆弱。所以,這裏有壹個簡單的規則:2秒擡起,4秒放下,妳要壹直保持有節奏的上下移動。妳做得越慢,妳就會越好。
運動時不要吃東西或喝水:任何持續時間小於2小時的運動都不需要妳補充體力,所以保證運動前1小時內吃東西就夠了。運動飲料對身體沒有傷害,但還是不如純凈水有益。此外,高酒精含量的飲食對鍛煉是徒勞的。
運動結束,需要必要的“冷卻”:就像健身前身體需要時間“熱身”,運動後也需要時間恢復平靜,讓心率恢復正常。可以慢慢減速,直到心跳恢復到每分鐘120次以下。當妳感覺心跳趨於緩和,呼吸逐漸平穩時,妳就完成了最後的“降溫”工作。
生活中,很多人選擇晨跑,但並不都是有益無害的。關鍵要看運動時的環境。如果早上在濃霧中跑步,劇烈運動會增加進氣量。而且由於霧中水汽含量大,懸浮在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不易擴散,這些汙染物壹旦被過量吸入,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