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解讀生物新課程標準

解讀生物新課程標準

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如下:

課程性質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具有高度復雜性、多樣性和統壹性的生物世界。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註重研究和實踐,以豐富的生物知識為載體,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展示人們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的思維方式和探究過程,體現自然科學的本質。

課程理念

1,核心素養為宗旨。

2.課程設計要重新銜接。

3.學習主題是框架。

4.內容側重於大概念。

5.教學過程中強調實踐。

6.學術評價促進發展。

計劃目標

生物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生命觀、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

課程內容

生物學課程選擇了七個學習主題,包括:生物體的結構水平、生物多樣性、生物學與環境、植物生命、人類生理與健康、遺傳與進化、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每個學習主題包括內容要求、學術要求和教學技巧。

課程實施

教師要在認真學習和理解本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設置教學目標應體現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

教師要準確理解核心素養中生命觀、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與責任的內涵和關系,每個方面都是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根據課程目標、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制定教學目標。

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是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策略。教學目標應註重實踐教育,體現實驗研究和跨學科實踐活動的要求。

圍繞大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和活動。

教師要深刻理解“內容重在大概念”的內涵和意義,圍繞大概念組織教學,使知識結構化。要註重大概念在解決相關生物問題中的廣泛指導作用和在學習中的引領作用,體現“少而精”,註意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概念,加強概念之間的聯系。

同時,要以學生所知道的豐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實為基礎,為概念的形成提供支持;組織和引導學生圍繞事實的相同屬性和本質特征進行抽象和概括活動,建立並正確表達生物學概念;註意幫助學生辨別真偽,樹立科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