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世衛組織乳腺癌分級如何?

世衛組織乳腺癌分級如何?

乳腺癌的組織學分級和病理分期

腫瘤的組織學分級與患者預後的關系長期以來壹直受到腫瘤學家的關註。乳腺癌的分化程度與預後密切相關,但各種分級標準差異很大。乳腺癌的組織學分級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評價。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細胞核的多態性。

3.核裂變計數。

以下是不同的分級標準:

A.SBR分類標準

1.根據形成腺管或乳頭的能力來估計分化程度:①整個腫瘤可以看成1。(2)不容易發現3分。③1和3之間的分數為2。

2.多態性①細胞核規則性和與乳腺上皮相似性得分為1。②細胞核明顯不規則,巨核和異常核為3分。③1和3之間的分數為2。

3.有絲分裂數(× 400) ① 1/10 HPF為1。② 2/10 HPF為2分。③& gt;2/10 HPF是3個點。

B.世衛組織分級標準

1.腺管形成① >: 75%為1。② 10% ~ 75%為2分。③& lt;10%是3分。

2.核的多態性①核的大小、規則性和形狀與1壹致。②細胞核形狀和大小中度改變為2分。③細胞核的形狀和大小有顯著變化為3分。

3.有絲分裂數(× 400) ① 0 ~ 5/10 HPF為1。② 6 ~ 10/10 HPF為2分。③& gt;11/10 HPF是3點。

C.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療分級標準

1.有許多明顯的腺管,得分為1。②中度分化腺管為2分。③細胞在固體斑片或條帶中的生長為3個點。

2.細胞核的大小、形狀和染色質不規則①細胞核的大小、形狀和染色質的壹致性為1。②中度核不規則為2分。③細胞核多形性為3分。

3.染色質增加和有絲分裂期(× 400) ① 1/10 HPF為1。② 2 ~ 3/10 HPF為2分。③& gt;3/10 HPF是3個點。

每個標準的三個指標所確定的分數相加在壹起,3 ~ 5分為ⅰ級(分化良好),6 ~ 7分為ⅱ級(分化中等),8 ~ 9分為ⅲ級(分化差)。

乳腺癌組織學分級的意義

乳腺癌組織學分級的預後意義早已被大家所認識。我們研究了476名隨訪5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結果表明,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82%、63.4%和49.5%,差異有顯著性(P

組織學分級與DNA增殖指數和DNA倍體有關。高分化乳腺癌具有低增殖指數,而低分化乳腺癌具有高增殖指數。流式細胞術證實,二倍體乳腺癌往往分化較好,而非整倍體乳腺癌往往分化較差。組織學分級還與生長因子受體和癌基因產物的表達有關。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通常在III級乳腺癌中表達,提示預後不良。壹些癌基因產物的表達,如C-erbb2,提示預後不良,通常在III級乳腺癌中表達。

乳腺癌的組織學分級和組織學分類都是影響乳腺癌預後的病理因素,兩者的組織學分級和分類對判斷患者的預後更有意義。

雖然組織學分級和分類是獨立的預後因素,但淋巴結轉移和腫瘤大小是更重要的預後因素。在1982中,Ilaybiffle和Elston認為與預後有關的三個因素是①腫瘤大小(病理測量)、②組織學淋巴結分期、③組織學分級,並在cox分析中得出了預後指數的公式:預後指數= 0.2×腫瘤大小+淋巴結分期+組織學分級,預後指數越高的患者預後越差,後來大量的病例分析證實了他們的論點。

乳腺癌的臨床分期

0期:同側腋窩未觸及淋巴結,腫瘤直徑小於2cm。

ⅰ期:同側腋窩觸診有活動淋巴結,有或無轉移,腫瘤直徑2 ~ 5 cm。

ⅱ期:同側腋窩淋巴結融合成塊狀,與其他組織粘連,腫瘤直徑大於5cm。

ⅲ期:同側鎖骨上、下或腋窩淋巴結轉移或上肢水腫。轉移性淋巴結融合變硬。

ⅳ期:其他遠處部位轉移。

病理分類

t原發腫瘤

TX原發腫瘤無法確定(如切除)。

未檢測到T0原發腫瘤。

原位腫瘤

DCIS導管原位癌

LCIS小葉原位癌

不伴腫瘤的乳頭佩吉特病

註:佩吉特病伴腫塊根據腫塊大小分類。

T1最大腫瘤直徑≤2cm。

T1mic微浸潤癌,最大直徑≤0.1cm。

T1a最大直徑> > 0.1cm,≤ 0.5cm。

T1b最大直徑> > 0.5cm,≤ 1.0cm。

T1c最大直徑> > 1.0cm,≤ 2.0cm。

T2最大直徑> > 2.0cm,≤5.0cm

T3最大直徑> > 5.0cm

T4不論腫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膚(胸壁包括肋骨、肋間肌和前鋸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侵入胸壁

T4b乳房皮膚水腫(包括橘皮變性),患側潰瘍或衛星結節。

T4c T4a和T4b並存。

T4d炎性乳腺癌

n-區域淋巴結

無法分析Nx區域淋巴結(例如,清除)

N0區無淋巴結轉移。

N1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可移動。

N2同側腋窩淋巴結相互融合或與其他組織固定;或者沒有腋窩淋巴結轉移的臨床證據,有臨床明顯的內乳淋巴結轉移。

N2a同側腋窩淋巴結相互融合或與其他組織固定。

N2b中,在沒有腋窩淋巴結轉移證據的情況下,臨床上有明顯的內乳淋巴結轉移。

N3同側鎖骨下淋巴結轉移;或有臨床證據顯示腋窩淋巴結轉移,有臨床明顯的內乳淋巴結轉移;或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伴或不伴腋窩淋巴結轉移或內乳淋巴結轉移

N3a同側鎖骨下淋巴結轉移和腋窩淋巴結轉移

N3b同側內乳淋巴結和腋窩淋巴結轉移

N3c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PN區域淋巴結

無法分析pNx區域的淋巴結(該部位未包含在手術中或過去已被移除)。

在pN0組織學中沒有區域淋巴結轉移,並且沒有對分離的腫瘤細胞進行單獨檢查。

pN0(i-)組織學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免疫組化陰性。

PN0(i+)組織學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免疫組化陽性,腫瘤病竈≤ 0.2 mm。

pN0(mol-)組織學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分子檢測(RT-PCR)陰性。

pN0(mol+)組織學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分子檢測(RT-PCR)陽性。

pN1mi存在微轉移,最大直徑> > 0.2mm且≤ 2.0 mm。

PN1同側1 ~ 3腋淋巴結轉移,或鏡下內乳前哨淋巴結轉移,但臨床不明顯。

PN1a同側1 ~ 3腋窩淋巴結轉移

PN1b乳腺前哨淋巴結顯微鏡下有轉移,但臨床上不明顯。

PN1c同側1 ~ 3腋淋巴結轉移,鏡下同側內乳前哨淋巴結轉移,但臨床不明顯。

PN24 ~ 9腋窩淋巴結轉移,或臨床上有明顯內乳淋巴結轉移而無腋窩淋巴結轉移。

PN2A有4 ~ 9個腋窩淋巴結轉移,至少有壹個瘤竈> 2.0 mm。

PN2b臨床上有明顯的乳房內淋巴結轉移,但無腋窩淋巴結轉移。

PN3有10以上腋窩淋巴結,或鎖骨下淋巴結,或臨床上有明顯同側乳內淋巴結轉移的腋窩淋巴結;或鏡下3個以上腋窩淋巴結轉移伴臨床陰性內乳淋巴結轉移;或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PN3a 10或10腋窩淋巴結轉移(至少壹個腫瘤竈> > 2.0mm),或鎖骨下淋巴結轉移。

前哨淋巴結活檢顯微鏡下PN3B個以上腋窩淋巴結轉移伴臨床陰性內乳淋巴結轉移。

PN3c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m遠處轉移

Mx是否有遠處轉移無法評估。

M0沒有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描述:

臨床明顯:指通過臨床體檢或影像學檢查(淋巴閃爍顯像除外)發現;

PN分類基於腋窩淋巴結清掃的結果,之前有或沒有前哨淋巴結活檢。如果只做了前哨淋巴結活檢,之後沒有做腋窩淋巴結清掃,那麽前哨淋巴結用(sn)表示,比如PN0(I+)(Sn);

孤立的腫瘤細胞是指小於0.2mm的單細胞或小細胞團,通常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或分子技術發現,並通過常規組織學鑒定。分離的腫瘤細胞不壹定表現出轉移活性,如增殖或間質反應。

臨床不明顯:指臨床體檢或影像學檢查(淋巴閃爍顯像除外)不能發現的情況。

臨床階段

這不是M0

壹期T1 N0 M0

相位IIA T0 N1 M0

T1 N1 M0

T2不是M0

階段IIB T2 N1 M0

T3不在M0

階段IIIA到N2 M0

T1 N2 M0

T2·N2·M0

T3 N1~2 M0

M0 T4

T4 N1 M0

T4·N2·M0

IIIC時期任何T N3 M0

第四階段任何t任何N M1

組織病理學分級(g)

Gx無法判斷分化程度。

G1高度分化。

G2中度分化。

G3分化差。

外科治療後殘余腫瘤的分類(R)

Rx不確定是否有腫瘤殘留。

R0沒有殘留腫瘤。

R1顯微鏡下可見殘留腫瘤。

R2可以用肉眼看到殘留的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