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養生粥
《本草綱目》中說,早起空腹吃壹大碗粥,“是精力充沛時最好的吃法,而且不細,還很軟膩,和胃相容。”晚上喝粥也能養胃,但不會導致肥胖,還能幫助睡眠。壹些文怡人可能不同意:粥只是普通的米飯加水,或肉丁。它能有什麽特別的補品?其實,壹碗普通的米飯,經過精心烹制後,味道會變得香甜,潤喉,易於食用,不僅可以滋養脾胃,增加食欲,還易於消化,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經常喝粥有養生益壽的功效。古人稱之為“飲食相同”,“天下第壹為粥”。1粥,最好的減肥粥,在中國已經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壹個民族。從古至今,無論男女老幼,無論春夏秋冬,無論身體素質,有人不喝,有人不愛吃肉,但很少有人不喝粥。對許多病人來說,最好的飲食是粥。清代張穆《飲食與疾病調整之辯》說:“粥能滋補,百病能強身。如果適合生病,用水果、蔬菜、魚、肉、藥的人可以壹起煮。是飲食是藥餌,它的作用更驚人更快。”明代《普濟方》中也說:“米雖壹物,粥有多種...治粥為生命之源,飲食可代半藥。”中醫認為“汗為心液”,出汗傷陰。因此,漢代醫聖張仲景提醒患者,服用桂枝湯後,“飲熱粥壹升以上,以助藥物”,還可減少出汗對人體陰道液的損害,達到治病的目的,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另外,有些藥物對胃的刺激很大,喝粥可以保護胃黏膜。然而,魚肉、山珍海味讓很多人面臨著嚴重的膳食失衡,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各種“富貴病”正在迅速吞噬著人們的健康。這時,簡單的粥有助於人們回歸自然,保持健康——吃粥可以減少熱量攝入,健脾養胃,減少“富貴病”的發生。據介紹,聯合國認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中有75名以上的百歲老人。據介紹,江蘇省如臯市1.45萬人口中,百歲老人有1.72人,90歲以上的有4000多人。專家表示,這與當地“兩粥壹飯”的獨特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目前天氣寒冷,很多人感冒了,食欲變差,腸胃消化系統也不好。這時候喝粥可以促進吸收。熱粥滴入腹部,也有助於發汗散熱,祛風散寒,促進感冒治愈。“天下第壹補藥”集食藥功能,以及保健水平與人文色彩於壹身:宋代文豪蘇東坡在壹本書裏寫道“吳勸米粥夜吃,雲能推陳出新,益膈胃。粥又快又美,喝完粥睡壹覺妙不可言。”吃完粥,他充滿詩情畫意,寫下了壹句千古傳誦的絕美句子:“顛倒時不知自己,卻知世間有真滋味。”精通醫術、身體健康的詩人陸遊活到了85歲。他的《劍南詩稿》裏有壹句詩是這樣贊美的:“秋夜饑,使壹杯山藥成瓊米”,“米”就是粥。他的詩《吃粥》更是受到後世醫家的推崇:“天下的前輩都沒有意識到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要學人民,只吃粥給神仙吃。”粥除了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無機鹽和各種礦物質、氨基酸、葡萄糖、維生素和植物蛋白,微量元素有磷、鐵、鈣、鋅等。許多營養素不是牛奶提供的。很多媽媽會發現,經常吃各種米粥的嬰兒比只吃牛奶的嬰兒要強壯得多。粥的妙處在於它融合了米飯、蔬菜和湯——既有飽腹感的作用,又有加蔬菜的美味,還有熱湯的營養開胃。粥中的澱粉與水充分結合,不僅提供熱能,還含有大量水分,易於消化。適合早餐和晚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每天早起,空腹吃壹大碗粥,“精力充沛就做,而且很軟很膩,和腸胃相合,是最好的吃法”。晚上喝粥也可以養胃,但不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也不會導致肥胖。有人說也可以幫助睡眠,類似於喝牛奶。所以有些中醫經常給體弱的老人,先天不足的嬰兒,重病的病人同樣的建議,就是喝粥。可能有人會問:光喝粥能行嗎?能快速增加氣血嗎?中醫說,喝粥的時候如果不增長氣血,是很難補回來的。普通的食物和很多增加氣血的補品,人體要想獲取其營養,必須先放入壹些氣血來吸收,而氣血太弱的人很難消化。有專家說,粥,尤其是山藥薏米粥,是直接補氣血的良藥和食物。現在是深冬,寒冷越來越重。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冬天熬夜對陰的傷害最大,“失眠”容易引起腸胃紊亂。所以建議上夜班的人,半夜來壹碗熱粥,有助於驅寒,補陰生津,生津健脾。3營養食品的優良載體大米的“家人”煮成粥,營養價值高,成為其他營養食品的優良載體。很多食物和藥材混在粥裏,就變得親切溫暖,營養融入粥湯,有利於消化吸收。比如我們常用的大米、小米或糯米,大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等微量元素,同時又有不同的療效——米粥味甘,能補脾養胃、止渴、強五臟、壯筋骨,冬季最益;小米粥對脾胃虛寒、中氣不足、失眠有壹定療效。薏米粥可以防癌止瀉;玉米粥很開胃...養生粥的首選當然是臘八粥,用糯米、紅豆、桂圓、大棗、花生、銀杏、松子等幹果和大米熬制而成。臘月吃,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溫暖人心。臘八粥的好處是富含各種豆類,能快速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在煮粥的過程中,配合其他各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輔料,可以起到“以藥治病,以粥扶正”的食療方法:比如紅薯和小米的搭配就是經典,煮出來的粥香甜可口,對於消化不好,又想減肥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牛羊肉能迅速使身體產生熱量,被稱為冬季滋補的佳品。煮出來的粥營養價值高,味道獨特,能補脾胃,強筋骨。另外,胡蘿蔔粥預防高血壓;姜粥預防慢性氣管炎;綠豆粥預防中暑;野菜粥增加維生素,調節生理功能;燕麥降血脂、降血壓;麥粥養心除煩;芝麻粥益精陰;蘿蔔粥消食化痰;核桃粥養陰固精;茯苓粥健脾養胃;紅棗粥可以益氣養陰...愛喝粥的人可以經常讀《養生粥歌》——“如果不失眠,粥裏加白蓮使皮膚好,米粥裏加紅棗氣短身體弱,粥裏加山藥治血小板,花生衣粥使心虛,桂圓熬米粥治口臭,荔枝粥除高燒,粥裏加蘆根使頭暈,胡蘿蔔粥裏加菱保證肝功能好,枸杞。米糖粥喝胃腸瀉,核桃米粥燉制頭暈多汗,薏米便秘粥補中氣,蓮藕粥非常適合夏天防暑,荷葉煮粥養眼,粥裏加芹菜。”4煮米油代替人參湯。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提出了煮粥的標準:“見水則不見米,不見米則不見水,非粥也。要使米和水融合在壹起,軟而膩,才稱之為粥。”營養專家建議,煮粥前,大米要用清水浸泡5-6小時。加水和米飯後,鍋內至少要留有三分之壹的空間,方便水湍流,避免燒開時溢出。同時要壹次性加水,實現米水交融。煮飯時註意攪拌,可以避免粘鍋,使粥變稠。如果粘在底部,不要用勺子刮鍋底,否則會產生黏糊糊的味道。這裏有個竅門:在鍋底放壹個小勺子,和粥壹起煮。水燒開的時候,小勺也被帶動起來,防止它粘底燒焦。而且粥裏出來的“油”更提神。中醫認為,大米粥熬煮後,大部分營養物質進入米湯,其中浮在上面的米油營養最豐富,是粥的精華,滋補力強,有補中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米油“能滋陰強筋,養肥五臟,知無不言”,“黑瘦之人食之,百日肥白”。所以在古代,治療身體極度虛弱的病人時,往往用人參湯來補充元氣。但有的窮人家沒錢買人參,就用米油煮,不用人參湯,效果也不錯。煮出高品質的米油並不難。選擇壹個極其幹凈無油的鍋,小火慢煮米粥,中間不要加其他配料。耐心等待,直到粥沸騰壹會兒,最上面壹層會浮起濃稠的藥膏狀粥沫。用勺子仔細撇去,是米油,民間也叫粥油。需要註意的是,優質新米的米油對胃有保護作用,適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但米油存放時間過長會有潰瘍的不良作用。壹般來說,米油要空腹吃。產婦和慢性腸胃炎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元氣不足。吃米油可以補充元氣,增加體力,促進康復。老年人常吃米油,可以補腎益精,延年益壽。此外,中醫認為鹽入腎經,若加少許米油,可引導“藥”入腎經,增強療效。據說鹽米油還有壯陽作用,治療“男性不育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