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健脾和養生有什麽關系?

健脾和養生有什麽關系?

脾是後天之本,人的健康長壽與脾胃直接相關。

人體的氣血來源於脾胃微妙的水谷。氣血充足,面色紅潤,肌肉豐滿緊實,皮膚毛發光亮潤澤,外邪不易侵,身體不易得病,面色紅潤,身體旺盛,自然健康長壽。

反之,如果脾胃運化失常,氣血來源不足,就會出現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皮膚毛發枯槁無光澤,易受外邪侵襲,體內易發生疾病,面色憔悴,頭發松散,體形萎縮等多種疾病。

津液也是來自脾胃的水、谷、津液。津液和調理原理能在體表鋪開,滋養皮膚和毛發,滋養眼耳口鼻,滋養五臟六腑,維持正常活動,充盈骨髓,流入關節,使髓骨充盈,強健,關節自由。還能生血,灌溉全身。

如果脾胃運化異常,就會破壞津液的代謝平衡,導致津液產生不足,或者循環障礙,津液停滯,或者津液大量流失,直接影響人的長壽和健康。

由於這個原因,中醫經常強調脾胃的調理和滋補。古代有醫家提出“補腎不如健脾”。對於脾胃虛弱的患者或中老年人,提倡用“益氣”或“補中年”的方法來強化後天機能。

所謂“益氣”是針對“脾胃氣虛”,是衰老過程中的主要病理變化,表現為各種生理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因此,補氣是通過加強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強機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機體防禦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抗衰老的重要途徑。

所謂“補中”也是針對中焦不足的有效措施,脾胃功能下降是導致機體衰老的壹個重要方面。中醫歷來重視後天“脾胃”的功能,補中則增強脾胃的功能,在抗衰老方面意義重大。只要能維持脾胃正常的運化功能,就能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很多人天生先天不足,為什麽能長壽?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先天不足可以通過後天的調養和後天的養生來補充。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明末清初,曹廷棟活到90多歲,被世人稱為養生學家,盡管他“患的是小兒癆”,可以說是先天不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養生的藝術沒有什麽高深的:“住、睡、吃都是小事。”特別是在他的《老而不變的話》中,有100個藥粥處方,“粥能使人受益,尤其是老年人。老人可爭粥,享壽。”這種粥的滋補經驗是滋補脾胃的妙方。如《醫學六書》藥性總義所言:“糯米粥為溫補胃氣之奇品,粳米粥為育育神丸。”幾千年的實踐證明,粥飯是滋補脾胃的至尊食品,“活得有情趣”被譽為“粥飯是天下第壹補人之物”。

張(1672~1755),著名軍務大臣,卒於清朝雍正、乾隆年間,享年84歲。說來也怪,張先天不足。十幾歲的時候體質很差,很脆弱。他經常生病,遭受災難。他通常不能說話和行動,走了500米後他感到筋疲力盡。他的父親張穎是清朝的壹名大學生,是禮部的高級官員。他經常擔心這個小生命,認為他會在成年前死去。但張出生後十分註重養生,以彌補先天不足。壹方面,他用養生、戒腎保健和飲食保健。雖然他家從山珍海味到山珍海味應有盡有,也不乏人參滋補品,但他卻不屑壹顧,註重保存脾胃,保存後天之本。

譚,浙江湖州人,近代著名畫家。曾被國畫大師李苦禪譽為“江南書畫大家”。95歲後仍有書畫佳作。他也是先天不足。他的父母患有肺病和咯血,比他小兩歲的弟弟也死於肺病,所以人們認為他不會活到30歲。先天不足,後天如何養生?譚老說:“大致有以下幾點:第壹,少吃,第二,多運動,第三,睡眠充足,第四,晚飯吃粥。陸放翁把吃粥當作長壽的秘訣,我也每天晚上吃粥。”其實,第壹點“少吃”和第四點“喝粥”也是保存脾胃的最佳方法。這些就是後天滋補,健脾胃,養生延年的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