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福大師曾說,“以靜抗動,雖動猶靜,越慢練架子越好。”。大師的話很好,但拳術練習者要貫徹這位太極聖人的教導,並不容易。
太極拳是靜而動的。
太極拳的特點是陰柔相濟,陰陽結合,剛柔相濟,內外對應。其主導層次不在外,在陰不在陽,在柔不在剛。貫徹這壹規律,必須從“慢”字入手。如果能在慢詞上反復下功夫,那麽慢詞會很有味道,很有效果。
壹、練習緩慢的障礙
但實踐中阻礙慢訓的因素很多,健身治療的效果也較差。分析原因在於,有利於慢練的障礙沒有排除。這些障礙包括:
1,是音樂的節奏,集體打拳,限制套路練習時間。毫無疑問,要分組練拳,音樂的節奏,限制練習時間,比如練國標24、40、48等。集體授課,集中練習,或者熟練套路,或者參加表演和比賽,沒有團結是不行的。但頭腦清醒的人應該認識到,集體練拳的壹個弊端就是不利於“慢練”
太極拳節奏
2.這是壹項緊迫的任務。甚至有些solo練習者很匆忙,任務和套路,制約了慢練的實施。
3.掌握真正的慢練這壹招並不容易。有些人慢慢練了壹段時間或幾次後,覺得心思容易散,動作容易無力,於是誤以為慢練的效果不如快練。
為了克服以上障礙,建議即使是參加集體練拳的人,也要抽出壹些時間獨自慢慢練習。對於長期單練和雙練,要充分認識慢練的意義,發掘其訣竅,成就太極拳的精妙之美。有人問作者,按照妳的看法,24式慢訓是多久?我覺得:10,20,或者隨便。
二、慢慢練的訣竅
1,慢前心松體,輕體。
練拳之初,意識以公式為導向,讓身心都有了慢練的基礎。比如我在心裏默念“坦坦蕩蕩,清靜輕松,空有手心腳心”。壹切都放下了,拋棄了,我真的進入了壹個清凈的拳法境界。我覺得自己仿佛在陽光下,在幹燥的房間裏,在花草裏,在海上,搖曳著,飄蕩著。所以克服了浮躁、不安,在精神上,自然就能“慢下來”。
太極要淡定。
2、慢運轉動作,要導氣,要行應意。
精神聚集後,要用壹些觀念去觀察感受體驗。比如,感覺頭垂得筆直,尾巴豎著,手心發燙,全身好像在“拖”。我的手掌好像握著、合著、包容著、卷著小氣球,好像有壹個氣球包裹著我的全身。推球如球,持球如氣柱,踢球如球,腳踩如重,手動如風,持球自如,進七擋。手肘時,內勁集中在肘尖,傾斜時似乎分散在肩膀上。前進時就像推(或蹬)壹塊石頭,後退時就像隨波逐流沖向岸邊。當太陽在手中升起時,就像通過頂部握住空氣,腿像壹塊巨大的石頭壹樣蹲下,左轉時,精神從右向左流動,右轉時,從左向右流動。空氣,比如循環,有升有降,有旋有轉。
3、慢慢體驗臍轉圈、丹田磨氣、循經合脈、運氣四尖、舒筋拔骨、腹脹等。這種體驗看似不真實,不真實。心若太執著,不長久,反而會散。如果沒有心誌,就容易分心,就不能恰當的立意,也就無法實施腰主和丹田核心。所以,別人很難代替打孔機,這是無心的,也是真的。
4、緩束,如細雨,如中雨,如大雨,若赤條條,洗髓洗筋,如骷髏,無牽無掛,洗去壹切氣、毒氣、腥臭之氣。三種氣體從體內排出,下落到地球深處,無影無蹤;大自然的精氣和真氣從百會,從眉間,從全身的84000個毛孔進入體內。天人合壹,我與宇宙合壹。宇宙的中心是我不在他處,中心是我不在他處,使我無欲無我無地,全身壹體,完整自在。
只說方法的壹點影子,真的是用之不竭。訓練如果壹步壹步的重復深化,太大了就沒完沒了,效果不求而達。
太極傳,緩慢,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