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用壹些西藥時不宜飲酒和藥酒。飲酒和藥酒後,不要連續服用下列藥物:
①大量飲酒和服用巴比妥類藥物可引起嚴重的中樞性抑郁。適量飲酒,同時服用巴比妥類藥物時,會引起明顯的中樞抑制,使患者反應能力低下,判斷分析能力下降,並有明顯的鎮靜催眠作用。如果劑量增加,會導致昏迷和事故。
②精神安定藥如氯丙嗪、異丙嗪、奮乃靜、地西泮、安定與抗過敏藥如撲爾敏、賽庚啶、苯海拉明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協同抑制作用。輕者使人昏昏欲睡,重者使人血壓下降,導致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③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時,人體內各種酶的活性會受到抑制。此時飲酒會因為分解酒精的酶系統受到抑制而使血液中乙醛的濃度升高,導致乙醛中毒,出現惡心、嘔吐、頭痛、血壓下降等反應。酒精還可誘導藥物分解代謝酶的增加,從而縮短抗凝藥物的作用時間。
④酒精可抑制凝血因子,擴張外周血管。所以酒精和抗凝劑不能同時服用。
⑤酒精的藥酶誘導可加速利福平的分解,增強其對肝臟的毒性;還能加速苯妥英鈉、氨基比林等藥物的分解,從而降低藥物的作用。
⑥糖尿病患者服藥期間應戒酒,因為少量酒精可使藥物酶分泌增加,降低胰島素、降糖藥等降糖藥的療效,使治療效果達不到。如果大量飲酒,會抑制肝臟中藥酶的分泌,使降糖藥的作用增強,導致嚴重的低血糖反應,甚至昏迷死亡。
⑦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藥時應戒酒,以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如果大量飲酒,會引起腸胃不適,血壓下降,甚至暈倒。
8高血壓患者飲酒,服用肼屈嗪等降壓藥或呋塞米、尿酸、氯噻酮等利尿劑,都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服用優江寧時,反應會更嚴重,如惡心、嘔吐、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出現高血壓危象。
⑨酒精中毒會增加和誘發許多藥物的副作用,酗酒者會出現酒精性肝炎,如服用甲氨蝶呤會幹擾膽堿合成,加重肝損傷,增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引起肝性腦病和呼吸抑制。
⑩酒精和阿司匹林可抑制胃黏膜分泌,增加上皮細胞脫落,破壞胃黏膜對酸的屏障作用,阻斷肝臟中維生素K的作用,阻止肝臟中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出血性胃炎,加重胃出血或導致胃穿孔等嚴重後果。
酒精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會增強酒精的精神毒性。但灰黃黴素與酒合用易出現情緒異常和神經癥狀。當酒精與洋地黃制劑如地高辛壹起使用時,可降低血鉀濃度,增強機體對洋地黃類藥物的敏感性,導致中毒。
(2)要防止“閉門造車”,不要在外邪未盡時過早使用補酒,以免留邪。為防虛補虛,慢性虛證患者只能慢慢調養,不能突然補虛。或者在滋補藥酒的原料中,加入助運之品,以免膩胃。此外,還要防止“傷陽耗津”,陽虛內寒者不宜補,以免扶陰傷陽;陰虛津虧者不宜溫熱,以免扶火傷陰。
(3)懷孕期間要註意避免服用藥酒,尤其是壹些帶有流產、流產性質的藥酒,防止流產的後果。孕婦飲酒也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女性哺乳期不宜飲用藥酒,以防對嬰兒產生不良影響。兒童壹般不宜口服酒精,但可以外用。
(4)應考慮到患者的飲酒量,不宜過多,以免引起頭暈、嘔吐、心悸等不良反應。對於低熱盜汗、瘦弱無力、顴骨發紅、手腳發熱的患者,藥酒也要慎用,因為大部分藥酒辛燥,容易化火為液。某些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浸潤性或空洞性肺結核、癲癇、心功能不全、慢性腎炎、慢性結腸炎等。,不宜服用藥酒,以免加重病情。
(5)冬季宜喝保健藥酒,炎熱夏季宜節制使用。因為,有些藥酒是由補氣或補陽的藥物組成,這些藥物性溫,易助炎傷陰,導致陰虛陽亢的證候,如五心煩、口苦、咽幹、失眠多夢等。
(6)在使用藥酒的過程中,如有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應考慮適當性,再決定是否繼續使用藥酒。如果妳需要停止治療新的疾病,妳可以在治愈新的疾病後恢復飲用藥酒。
(7)對酒精過敏者不宜用中藥藥酒。某些藥酒的特殊註意事項(如禁止性交等。)也應嚴格遵守,保證藥酒能起到養生祛病的醫療保健作用。
(8)飲用中藥藥酒時,平時應忌食寒、膩、腥等不易消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也要註意禁忌。服藥後誤食往往會降低藥物的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所以在服藥和飲酒時也要註意飲食禁忌。如果服用人參制成的藥酒,就不要喝茶,因為茶可以解毒,影響療效。
在選擇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藥酒時,壹定要以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為指導,根據患者的身體素質、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等選擇不同類型的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