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晚睡早起時,晝長夜短,晨早夜晚。此時,人們可以根據節氣的變化,晚睡早起,以適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是,早起晚睡很容易導致睡眠不足。因此,經過漫長的夏季,人們應該多午休,促進心陽的恢復,使大腦和全身各系統得到及時休息,消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但不宜過長。壹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午睡後避免疲勞。
少吃“寒”的食物。夏天,我們的氣血都浮在體表,而身體內部卻處於陰寒狀態。最明顯的就是胃寒,容易拉肚子,腹痛。不如用溫熱的食物來溫暖和保護它,而不是吃冷食來加重病情。少吃冷凍西瓜和冷飲。西瓜、綠豆、海鮮等寒性食物也要足夠。夏季脾胃虛寒,很多人會出現腹脹、不思飲食、大便不規則、小便不利、水腫等各種癥狀。這個時候可以多吃壹些辛辣的食物,除了生姜,還可以吃壹些羊肉、牛肉、洋蔥、肉桂等。
按摩湧泉穴中醫認為“精生於腳底”,意為人體能量。腳底有壹個重要穴位,即湧泉穴。《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泉,泉滿於心。”也就是說,腎經之氣就像源頭之水,來源於足,傾瀉而出,灌溉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部位。所以可以每天利用業余時間按摩湧泉穴。
夏天,頭腦掌管頭腦。從五臟角度來說,夏季養生重要的是養心養神。《內經》說,“南方生熱,熱生火”。暑宜在夏,心宜控血藏神。如果情緒過高,會很難過,引起焦慮。所以,安神定誌很重要,頭腦自然就涼了。誠如丘處機所言:“夏三月,欲與靈平者”應“淡定從容,外守清靜,內有薄味,高瞻遠矚,早臥早起,貪得無厭於陽光,正曬以消暑。”調理心態,調整氣息。心中常有冰雪,可謂從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