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有壹個好辦法:冬病夏治,“未病先治”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天人合壹”的理論,夏季陽氣上升旺盛,也是“冬病”緩解的時候。利用人體充沛的陽氣,用溫陽藥調理臟腑,既能幫助人體儲存陽氣,又能兼顧“冬病”患者陽虛的根源,減少復發,體現了中醫“未病先防”的傳統。治療方法多種多樣,除了口服中藥和食療外,還有穴位敷貼、艾灸、刮痧、切割等外治法,其中穴位敷貼應用廣泛,療效確切。
古法今用:穴位貼敷治咳喘
穴位貼敷作為中醫傳統特色療法之壹,屬於“天灸”範疇,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五十二病方》中記載,芥子泥敷百會穴治療蛇咬傷。將中藥研磨成細粉後,塗於皮膚表面相應的穴位上,通過藥物的透皮吸收和對體表穴位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糾正臟腑陰陽的虛實或衰微,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其中陸《張氏壹通》中的“白芥子塗法”最早采用穴位貼敷治療寒哮證。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以辛溫通經藥物,沿經絡選取背部穴位,結合直流電離子導入技術,對藥物離子產生定向驅動力,通過經絡傳導到達病位,起到溫陽益氣、散寒祛邪、活血通絡的作用。從預防的角度,有效降低了來年患者急性發作的次數和程度。
嶽陽醫院自建院開展穴位敷貼防治慢性呼吸道疾病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因其針藥結合,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經濟實惠,贏得了廣大咳喘患者的好評,至今已治療患者20余萬例,且呈逐年遞增趨勢。研究表明,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有效率為96.7%。同時,穴位貼敷也得到了醫學同仁的認可。在上海市衛生局的支持下,嶽陽醫院呼吸內科從2012開始在基層推廣穴位敷貼適宜技術,覆蓋12區縣的24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搭建合作平臺,惠及更多的慢性咳喘患者。
因人而異:不要錯過適合的人群。
穴位貼敷療法治療的慢性咳喘患者多具有陽虛寒痰的特點。平時怕冷,手腳不暖,換季時容易生病。合適的人群如下:
支氣管哮喘是壹種由多種細胞和細胞成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患者常出現反復發作的癥狀,如喘息、氣短、胸悶和/或咳嗽,常發生在夜間或淩晨,並可伴有鼻癢、打噴嚏、流鼻涕和眼睛發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壹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疾病,與吸煙、接觸有害氣體和顆粒物引起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患者常可見慢性咳嗽、咳出白色泡沫痰、氣短、胸悶等癥狀,較秋冬寒冷季節和氣候突變時反復發作更為頻繁。
過敏性鼻炎是壹種I型過敏性疾病,主要由鼻粘膜病變引起。它對空氣中的某些物質(如花粉和蟎蟲)特別敏感。患者經常會出現鼻癢、陣發性打噴嚏、鼻塞、水樣鼻涕等癥狀。天冷時易發生,並可能合並眼癢、結膜充血等眼部癥狀,春秋兩季易發。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次數增多,超過壹定範圍。兒童常並發免疫功能低下,如乏力、活動時氣短、多汗、腰酸腿痛等。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時間在8周以上的咳嗽,影像學上沒有明顯的肺部疾病證據。病因復雜,有咳嗽變異性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過敏性咳嗽等。更常見,並伴有氣道反應性增加,刺激性幹咳更常見。
如果皮膚出現異常反應,需要及時就醫。
穴位貼敷期間,患者不可貪涼喝涼,室內空調溫度控制在28℃左右,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食物,當天不遊泳,4-6小時不洗冷水澡。皮膚出現麻木、瘙癢或輕微疼痛是正常的。如有水泡,及時就醫。
專家介紹李海燕(上海中醫藥大學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
(文字整理: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