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山安福寺位於文成縣西坑鎮天生山。始建於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歷史上,安福寺住持道場有37位高僧弘揚佛法。氣候宜人,景色無與倫比。安福寺附近有許多旅遊景點,如百丈礦、非雲湖、銅陵峽、劉基故裏和龍棲苑,與安福寺的風景相得益彰。而且安福寺的整體建築風格,白天,寺廟整體宏偉,襯以精美的雕刻,精致耐用的椽子,夜晚環境幽靜,蟲鳴清晰,搖曳的珍珠和綠花,院內燈光淡黃,溫馨而美麗。
安福寺整體結構簡單,信眾參觀時不易迷路。以下是該寺廟的建築結構:
1,廟區
寺區建築分三路:東路建築依次為鐘樓、客廳、五觀堂、僧室、方丈室。天生山安福寺中路的建築依次是山門、靈山寺、藏經樓。西路上的建築依次是鼓樓、雲水寮、六合樓、上客堂。
2.內庭院區域
內院區的建築有禪僧宿舍、選佛場、鑄聖盧、獅子洞等。
3.嚴光市
嚴光城的主要建築有藥師殿、懺悔殿、禪堂、教室和休閑松林。
4.壹葉舟禪藝術中心
壹葉洲禪藝術中心主要建築有靜心禪堂、休閑茶室、禪茶室、茶藝展示館、茶文化展廳、畫廊。
5.清泉素餐廳
6.廖安新
有6個大安心療和24個小安心療供練習者靜修和專科或療養。
7.釋放池
鳳凰亭、荷花池、紀念碑亭、尋梅步道和牌樓。
寺廟風景
梨花香雪,夏涼風,秋紅霜葉,冬銀妝。
天生山安福寺,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西坑鎮天生山,東有全國最高的瀑布“百丈匡”,南有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非雲湖”,西有國家森林公園“銅陵山峽”,北有國家級文物古跡“劉基故裏”,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龍棲園”相連。
文成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0.6%,空氣負離子含量高,空氣質量優於國家壹級標準,地表水環境符合國家壹級標準。是溫州大都市的後花園和生態屏障,也是水源地和休閑勝地。
寺廟開發
北宋《太平宇宙》說:“天下有七十二福地,南天是其壹。萬山深處,土地驟然平坦,風景如畫,沒有多少世外桃源的空間。”天生山安福寺位於歷史上的南天地區。
天生山安福寺依山而建,環境優雅。原有山門、金剛殿、大雄殿、四方殿、僧室、軒室數十間。歷史上幾經沈浮。據《文成縣誌》、《青田縣誌》、安福寺碑刻等資料記載,宋八年,空行僧與葉恩人重修遺址;宋先春(1247-1265)重修。到了元朝,兵荒馬亂,大殿腐朽,城墻倒塌。明朝崇禎九年(1636),僧人才修復。清康熙二年(1663),明真和尚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年),德信和尚重修。同治三年重修(1864)。1957改為分散式勞動幹部宿舍,1963改為國有托兒所。現為文成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裏曲徑通幽,水清石清。它原本是佛教崇拜的聖地,也是禪修的保健寶庫。明清時期,高適名士也喜歡聚集於此,吟詩作賦廣受贊譽。然而,興衰無常。到了20世紀末,安福寺只剩下半個大殿,壹個方形的木廳,幾塊破舊的石碑等遺物。寺廟裏沒有和尚,梵語停止了,歷史遺跡依然空無壹人。夕陽無聲,令人嘆息。
2003年6月5438+2月1,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重建天生山天福寺,但之後進展緩慢。德在道場,名山聖地常感勝,以續佛智,傳法益生;2006年3月,上大趙霞大師遵從政府和十位信眾的誠摯邀請,出任天生山安福寺建設委員會主任,開始全面主持寺廟的修復工作。2007年8月,僧人正式入寺,定居無錫。在政府部門和廣大信眾的共同努力下,奠基儀式於2008年4月2日順利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長老、領導嘉賓和信眾2000余人出席。很明顯,人們很開心。天生山安福寺開始進入全面修復階段。
天生山安福寺項目計劃於2015年全面竣工,占地1410畝,總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計劃投資5億元。截止2012,10年末,天生山天福寺項目投資15000萬元,占計劃總投資的30%。迎盛世,廣大信眾翹首以盼安福寺當初的盛況重現。
重建石碑
古寺可追溯至唐代,元和808年;憲宗振興,靈根更新。為了銘記歷史,傳承文化,以下為題詞:
安福寺重建紀念碑
下至乾隆皇帝,又收了500粒;名人誦經,和尚三十八。
宗門禪嶽處,教奇蓮花;藥師常助天下,華鼎伴陰霾。
解放沒有我的土地,苗圃長出綠芽;半輩子醒來,曾經在中國發光。
國家主省寫作,不由他自理;北地街規劃空緣關懷辦公室。
2008年,梵天在盛世得到提升;1500畝,天盛風景美。
磚混木石,十方聚沙;八年過去了,事情和我沒有區別。
和為五百人,誌分四大;靜心養老,慈潤苗。
聖地香巴拉浙江佛學院;如鳳閣,美水滿荷花。
禪觀法接君,九嶺錢球崖;文峰映墨池,天壇慶生日。
香樟銀杏路,羅漢雙桂花;牡丹園,紅楓和華南。
感覺幹幹凈凈,活靈活現,無與倫比;來到佛座,心安理得。
佛歷2558年9月30日藥師佛生日
天生山安福寺沙門達照片及南方筆記。
建設理念
整體風格遵循“琉璃光普照,心安即是福”的原則。“的概念。“以人為本,珍惜機遇,不昧於基本面,樂善好施”的原則。
第壹,以人為本:
在道場的成就和眾生的成就中,參與建廟的人是有緣的。引導參與者在積累財富的同時,尋求內心的平靜,獲得合法利益;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凈化,莊嚴國土,增強富貴,乃至圓滿菩提。
第二,珍惜機會:
建廟不僅僅是求速度,更是在過程中鍛造良好的關系,凝聚非凡的意誌,成就佛法道場。同時培養和造就人才,讓大眾得到保佑,積累成道食糧。道場硬件完善的那壹天,也是學者道德有成的時候。達摩道場的建設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非常好的學校。請不要錯過。其實修行末法並不容易。很多人閉門修行,遠離導師朋友,沒有智慧。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練習,不斷提高成績。有些人甚至會出錯。
第三,不要無知:
寺廟的修繕最終會導致大眾的生死存亡,所以要發揚祖家風,註重真正的修繕和示範。
四、利樂有情懷:
秉承藥師佛的遺願,關註大乘佛教的社會實踐,以社會慈善為己任。看看壓力集團,好好想想舊生活,過和諧社會,服務大眾,讓佛教的甘露傳到法界。
同情研究
首先,安福練習冥想
安福禪修提供了壹個安靜、優雅、整潔、輕松、幽靜的生活環境。它有經驗豐富、德行高尚、訓練有素、認證指導的禪師,根據佛祖語言,有完整的體系和鮮明的禪修方法。讓散亂疲憊的心靈恢復安靜的活力,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化煩惱為快樂,適應現代人的隱居、休息、靜心、遠見、涵養。最終能看清自然,成就無上菩提。
二、安福保健
安福保健提供了優美的環境,有明亮簡潔的房屋、活動區、休閑松林,還有經驗豐富、富有同情心和智慧的保健老師。按照傳統與科學相結合的方法,居安思危者必安,居安思危者必安,得病者必好醫,失道者必明正道,明者必隱於窮。從而使身心得到調理,精神飽滿,享受幸福生活。
第三,開心老了
小康養老,就是我們以尊老愛老的態度面對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養,老有所養”,對社會各界的苦難老人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關懷和安置。組織誌願者為孤寡老人提供精神關懷,為患病老人提供生活和精神關懷,幫助臨終老人安生。讓他們身心愉悅,支撐生活。
五、安福慈悲宗教
安福慈濟教學生舉辦夏令營,讓我們的下壹代安心學習,善孝為先,修習智慧雙。幫助和獎勵失學貧困兒童、高考貧困學生和在校困難學生。“少年兒童少年”,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健康的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