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為什麽中風這麽可怕?老中醫帶妳看中風背後的風險。

為什麽中風這麽可怕?老中醫帶妳看中風背後的風險。

引言:本文是梁博士的口述實錄。梁,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原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壹屆中醫碩士研究生畢業,師從現代著名溫病學家清泰醫院院士趙之子,並獲得其醫學傳記。從事臨床、教學、科研40年,是國內外知名的中醫疑難雜癥專家,主持大型中醫醫院業務、技術工作近20年。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會員。《中國全科醫師雜誌》、《中國醫學雜誌》等崗位,臨床擅長辨證施治,成績突出。

1.什麽是中風?

中醫的中風是指昏迷、跌倒、跌倒、偏癱、口眼歪斜等壹系列癥狀,西醫稱為中風、腦梗塞、腦充血。根據中風癥狀的不同,分為經絡和臟腑兩大類。中醫治療中風歷史悠久,在中風急救中幫助患者恢復意識、降低死亡率方面也有自己的特殊優勢。

二、中醫如何辨證中風的癥狀和體征?

中醫中風的辨證,大致可以分為中脈和中臟腑兩大類。面神經麻痹,或四肢麻木、不自主、麻痹活動,稱為中經絡。如果出現昏迷、虛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癥狀,稱為中臟腑,必然有中經絡的癥狀。其中,中臟腑可分為閉證或離證。所謂閉證,就是風、火、痰引起的昏迷。如果中臟腑病情加重,可導致脫綜合征,患者可能在半天內死亡。

第三,中風的高危人群

容易發生中風高發的人群大致有以下幾類:壹是有家族史的患者,比如家族中某壹代人中,可能會出現中風現象,但家族史中風高發的患者很少見;第二類是肥胖人群,如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血液粘度比較高,容易發生中風;第三種是生活極不規律的患者。這類人血壓不穩定,容易導致動脈血栓形成、風濕性心臟病、房顫,發作頻繁。附壁血栓脫落,就會導致中風。

4.中風前有什麽征兆?

壹般在中風發生前,會出現壹些征兆,如突然出現肢體運動異常或感覺異常,四肢麻木,或出現劇烈頭痛,情緒極度煩躁,站立不穩,兩眼發黑等,這些都可能是中風的前兆,而中風的根本原因是五臟六腑的積聚、虛、積、衰。

5.中風的原因有哪些?

中醫解釋中風的發病機制,不是壹個誘因引起的,而是長期誘因的積累。長期原因有:(1)長期進食不合理;二十五野心太極端;第三,不註意衛生;4.過度疲勞和損傷;特殊體質的人,如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突發中風,但中風的根本原因是長期內傷、過勞、積勞成疾,導致陰陽失調,氣血驟變。該病位於腦,與心、肝、脾、腎有關。

六、中風的治療

中風按辨證可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種類型。中經絡要用活血化痰的藥物疏通,中經絡面癱要用益氣祛風、通絡拉直的方法治療,益氣祛風的藥物配合蟲類藥物,達到祛風化痰的效果,必要時配合針刺。如果是中脈偏癱型,要用清肝熄風、清火化痰、祛風矯風的方法治療;臟腑是中風中的壹個嚴重急癥。如果是陽閉,急救時要避免出血,同時要用清火降火的藥物,調理通絡之物,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治療陰阻的關鍵是化痰、通絡、開竅。生命體征平穩後,及時治療傷殘,減少傷殘。

七、中風與癲癇、痙攣、厥綜合征如何區分?

首先,把中風和癲癇分開。羊角風就是人們常說的羊角風。患者出現昏迷、咬緊牙關、吐白沫等癥狀。醒後無任何後遺癥復發,無口眼歪斜,無半身不遂,僅暫時性失神。這是癲癇。第二次痙攣,患者會出現角弓內翻、手足痙攣等癥狀,且痙攣無後遺癥;第三,要和厥證區分開來。患者雖已失去意識,但無偏癱、口眼歪斜等癥狀。壹段時間後,病人可以自行恢復。所以區分中風和其他疾病需要把握中風的特點。

八、突發中風如何急救?

對中風患者的急救,首先要了解情況,觀察患者癥狀,切忌心急;二是不要亂動病人,讓病人盡量保持安靜,判斷病人是腦出血還是腦梗塞,采取積極有效的急救措施;需要搬動的病人建議水平搬動,平穩到達醫院,這樣出血能很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