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免悲傷
中醫理論認為,秋天對應的器官是肺,悲傷很容易傷肺。另壹方面,肺氣虛,身體的耐受力降低,也容易產生悲傷情緒。所以秋天的自我保健要平和舒適,避免悲觀和悲傷。即使遇到傷心的事,也要主動去解決,才不會心寒。同時也要盡量做到從容淡定,以適應秋天的平靜氛圍。
2.咽液
秋季經常幹燥,人容易出現口幹等不適。提出“真液養真陰”就是教人咽口水。具體方法是:舌頭在口中攪動,刺激唾液的產生,然後吞咽三次,有意識地送到腹部。
3.潤肺
秋季飲食強調滋陰潤肺。說“秋燥,宜食麻潤燥,不宜飲寒。”也就是說,可以吃壹些軟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制品等。,會對腸胃有益,促進生津;也可以煮生粥養陰潤燥。此外,吃百合、秋梨也能潤肺。
食用酸
有“秋季肺主斂肺,食酸時急收,補酸,瀉。”也就是說,酸味能斂肺氣,辛味能散瀉肺,秋季不宜散,所以盡量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多吃酸味水果、蔬菜。
秋季冷凍
秋天來了,暑氣未盡,早晚溫差大,天氣多變。即使在同壹地區,也會出現“壹日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此時不宜立即添加衣服。秋季小寒的刺激可以提高大腦的興奮度,加速皮膚的新陳代謝,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冬天。當然,秋凍要適度,因人而異。別著涼了,老人小孩要註意保暖。
6.秋季脂肪
在炎熱的夏天,人們普遍沒有食欲。立秋後,雖然天氣炎熱,但人們並不感到粘糊糊和不舒服,所以他們想吃點好東西來彌補夏天以來的赤字。所以民間有句話叫“堅持秋肥”。秋糊最常見的食物是燉肉。然而,壹方面現代人普遍攝入高熱量,另壹方面也有很多人超重。所以秋季肥胖要適度堅持,不宜暴飲暴食,尤其是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