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哪種淡水魚賣得好?

哪種淡水魚賣得好?

我想給妳介紹兩種魚,這兩種魚目前都正當時令。它們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它們的價格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第壹個是羅非魚。

羅非魚是壹種中小型魚類。目前是世界水產養殖的重點淡水養殖魚類,被認為是未來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之壹。原產於非洲的熱帶魚,屬於葉蟬科,與鱸魚相似。通常生活在淡水中,也可以生活在含鹽量不同的鹽水中,可以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的淺水中。適應性強,對溶解氧少的水適應性強。大多數羅非魚是雜食性的,經常吃水中的植物和碎屑。這種魚也能在小水域繁殖。它甚至可以在稻田裏生長。

羅非魚簡介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屬於鱸形目、鱸形目、慈鯛科、羅非魚(又稱鯛科、鯛科)。該屬原產非洲,600余種,目前栽培15種。羅非魚是壹種中小型魚類。它的形狀和個體大小與鯽魚有些相似,鰭也像鱖魚壹樣五花八門。廣鹽魚既能生活在海水中,也能生活在淡水中;耐缺氧,壹般棲息於水的下層,但隨水溫或魚的大小變化而棲息於水層。

羅非魚食性廣泛,多以植物性雜食,非常貪吃,吃得很多;它生長迅速,尤其是在幼年階段。羅非魚的生長與溫度密切相關,生長溫度為16 ~ 38℃,最適溫度為22 ~ 35℃。

羅非魚於1965年由吳和郭其坤首次從新加坡引入我國臺灣省。為了紀念這兩個人,它首先被稱為“吳郭魚”。1957年由越南傳入中國,又名“越南魚”。因為它原產於非洲,長得像當地的鯽魚,所以有人叫它“非洲鯽魚”。

湖北英山溫泉引進的羅非魚有兩種:壹種叫莫桑比克羅非魚,1972從京山縣接收;另壹種是尼羅羅非魚,1979從湖北省水產研究所引進。他們定居後,都過得很好。

印度的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開發並傳播了淡水養殖(使用羅非魚)的廉價技術,並獲得了2005年世界糧食獎。

羅非魚的特性

羅非魚具有雜食性、耐缺氧、不耐高低溫、繁殖力強等特點。

1.雜食性:羅非魚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羅非魚池塘中,消化道內容物大部分是有機碎屑和其他植物飼料(如水生植物和商品飼料),其次是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和少量底棲生物。

2.耐缺氧:羅非魚具有很強的耐缺氧能力,當窒息點為0.07-0.23 mg/L,水中溶解氧為1.6mg/L時,羅非魚仍能存活和繁殖。當水中溶解氧高於3 mg/L時,生長不受影響。

3.不耐低溫和高溫:羅非魚的生存溫度範圍為15-35℃。當水溫低於15℃時,羅非魚處於休眠狀態。羅非魚的最高臨界溫度約為40℃-41℃,最適生長溫度為28℃-32℃,羅非魚的繁殖溫度在20℃以上。

4.繁殖力強:羅非魚性成熟早,產卵周期短,幼魚在口腔孵化時對繁殖條件要求低,在大水域自然繁殖。羅非魚6個月達到性成熟,200克左右的雌魚約有1,000-1,500個卵。繁殖期的雄魚有漂亮的婚煙色,腹部有兩個孔口:肛門和泌尿生殖口,白色精液從擠壓的腹部流出。雌魚腹部有三個孔,即肛門、生殖孔和泌尿生殖孔。當水溫為18℃-32℃時,成熟的雄魚具有“挖巢”的能力,成熟的雌魚進入巢中交配,產下成熟的卵並立即放入口腔中,使卵受精,受精卵在雌魚口腔中發育。水溫25℃-30℃時,幼魚4-5天即可孵化。幼魚在卵黃囊消失並具備壹定能力時離開母體。

羅非魚的營養價值

羅非魚的肉質鮮美嫩滑,無論紅燒還是水煮都很好吃。據測定,尼羅羅非魚含蛋白質20.5克,脂肪6.93克,148千卡,鈣70毫克,鈉50毫克,磷37毫克,鐵1毫克,維生素B1毫克,維生素B2 0.1毫克。羅非魚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養殖魚類。

羅非魚成體的淡水養殖

壹.池塘養殖

1.池塘條件

養殖場應選址在避風、陽光充足、水源充足、淡水、無汙染、安靜、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積3畝至5畝,水深1.5米至2米,池塘底質厚度20厘米至30厘米。每個池塘配有1葉輪曝氣器,功率為1.5 kW。

2.清理池塘和施肥

放養魚之前,先清理池塘並消毒。壹般在4月上旬,每畝用生石灰75 kg ~ 100 kg清理池塘,7天後加水至1 m深度,再每畝施腐熟糞肥300 kg ~ 400 kg,可加少量綠萍或紅萍。

3.魚放養

每年春季,當水溫上升並穩定在15℃以上時,放養冬苗。壹般池塘主每畝養1500 ~ 3000條魚,40 ~ 70條鰱魚和鱅魚混養,控制水質。與其他魚混合時,每畝可養200 ~ 500條魚。

4.餵食誘餌

羅非魚進入養殖水面後2 ~ 3天即可投餵。羅非魚的食性很廣。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可以配合各種飼料餵養,如小麥、玉米、餅粕等,都是它的優質飼料。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壹開始應該是32% ~ 35%,每天的投餵量應該是魚總重量的3% ~ 5%。個體大小在200克左右時,投餵量可調整為魚總重量的2%,保證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27% ~ 29%。當個體達到300克左右時,羅非魚進入生長最快期,日投餵量保持在65438+魚重的0% ~ 2%,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上。每天餵食兩次,分別在上午8:00-9:00和下午3:00-4:00。

5.日常管理要註意對池塘進行晝夜巡邏。

(1)每天早中晚測量水溫和氣溫,每周測量pH值1次,測量透明度兩次。早晚巡邏池塘1次。

(2)魚種入池後,池水應保持深褐色,透明度為25厘米~ 30厘米。壹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畝畜禽糞便150斤~ 200斤。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於30厘米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當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註入新水。高溫季節壹般壹周換水1 ~ 2次,每次換20% ~ 30%的池水。

(3)堅持健康養殖,規範操作,預防魚病。魚苗入池前用5%鹽溶液或每升0.1毫克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10分鐘至15分鐘。每隔65,438+00天至65,438+05天,每畝撒生石灰水65,438+05 kg ~ 20 kg全塘,調節池水pH值至微堿性,並使用生物制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改善水質。溶解氧低,魚有輕微浮頭時,打開增氧機。

第二,稻田文化

魚米之鄉,可以雙豐收。稻田套種羅非魚,要註意科學投餵。

1.放養準備

水田工程完工後,放養前兩周,在魚溝、田埂內潑灑每畝生石灰水75 kg ~ 100 kg進行消毒,第二天耙溝、田埂底1次,使石灰漿和淤泥充分混合。在放苗前1周施入發酵動物糞便肥水,用量為每畝200公斤,用於水中培養天然餌料。

2.備貨時間

壹般水稻插秧後5天左右,返青時就會放養秧苗。有些地方為了增加魚的生長期,在5月中旬把魚放在魚溝裏,等幼苗變綠後再放入地裏,也是壹種有效的好辦法。

3.放養方法

魚的品種要選擇體格健壯、活動力強、無損傷、規格整齊的。放養密度要合理。壹般每畝可投放規格為5 cm ~ 6 cm的羅非魚魚種200 ~ 300尾,配合草魚、鯉魚等魚種150 ~ 200尾。具體放養量可根據水田條件、水質環境、排灌條件和管理水平靈活掌握。

4.庫存操作

魚在進入池塘前應該消毒。壹般魚體要在3% ~ 5%的鹽水中浸泡5分鐘~ 10分鐘。魚應在晴朗的早晨或傍晚放生,雨天或晴朗的中午不宜放生。

5.飼養和施肥

總的來說,羅飛的稻田養殖是不餵食的,全靠攝入天然餌料來生長。但稻田天然餌料有限,適宜投餵壹些餌料,加速其生長,提高其產量。每天投餵兩次餌料,投餵量可控制在吃完餌料後2小時內。養魚的稻田施基肥和農家肥沒有特殊要求。如尿素、硫酸銨等。都是作為追肥使用,應該分幾次少量施用,壹次半田,禁止直接在魚溝裏施肥。

第三,網箱養殖

羅非魚可以單養,也可以主養,也可以壹起養在籠子裏。魚的品種應該是大規格的,入箱魚的規格壹般是10g ~ 50g。溶解氧在每升3毫克以上時,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3公斤~ 20公斤。

第四,流水文化

羅非魚是目前流水高密度或“工廠化”養殖的主要對象之壹。養殖池塘不宜過大,壹般以30平方米至50平方米養魚為宜,保持池塘溶氧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約化養殖需要飼餵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應在30%左右。每天投餵5 ~ 6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2.5% ~ 3%。

羅非魚養殖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在眾多羅非魚苗中,普遍認為羅非魚種間雜交育成的苗具有生長快、個體大、耐寒性好、雄性率高等特點,得到養殖戶的廣泛認可。其商品名稱主要有:奧妮、奧紮、吳郭魚、雌雄同體等。目前各魚苗生產單位生產的苗種質量差異較大。農民要通過育種,從眾多品種中選出壹個生長速度最快、雄株率最高的幼苗。

我國生產的單性結實羅非魚客觀上未達到100%的雄性率。在養殖生產中,或多或少存在劣質後代,增加飼養密度,消耗大量飼料,甚至達不到商品規格(其價值僅為正常產品的20%左右,故稱貓魚),嚴重影響羅非魚養殖生產的產量和效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以下措施:

1,實行標準粗配分級培養。養殖生產者要配備足夠的二級苗種標準厚池,壹級苗種標準厚約20-50g,二級苗種標準厚約200-400g,然後將雄魚分揀放入池中,發展商品魚。這樣既可以解決“貓魚”過度養殖的問題,又可以避免養殖前期水面的浪費。

2、人工定期剔除劣質後代。根據羅非魚苗成群遊動的特點,在繁殖季節,每隔2-3天由池塘收集並清除劣質苗。

3、適度放養肉食性魚類。羅非魚苗種放養後,適當放養壹些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如南方鮎、梭魚、斑鱧(放養規格以不能捕食放養的羅非魚為準)來捕食羅非魚養殖的後代。目前,高州市的農民壹般每畝混養20條鯰魚,如果池塘每茬清理,20條斑鱧,如果池塘不清理。

4、批量培養,收獲後清池。除了山塘的小水庫,實在是沒法用幹水清理池塘了。壹般養殖池改變傳統的抓放方式,實行批量養殖,收獲後清理池塘。

由於缺乏資金等原因,很多養殖戶在選擇飼料時首先考慮的是價格而不是飼料的質量。選擇便宜劣質的飼料,不僅降低飼料成本,還會降低生產效率。總的來說,羅非魚配合飼料是要求根據各個生長階段保證其粗蛋白含量,關鍵是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否則,魚的正常生長會受到影響,魚會大量死亡,導致減產。從高州市養殖戶的長期實踐中,我們知道飼料對羅非魚養殖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壹是飼料黴變,二是配合飼料中含有較多的帶有毒素的菜籽餅。高州市羅非魚養殖池塘的死魚大多是以上原因。特別是投餵含20%左右菜籽餅的飼料,產生大量死魚最為常見。通過對這些羅非魚的解剖跟蹤觀察,隨著投餵時間的增加,魚的肝膽變大,顏色變淺。到死亡時,肝臟變成粉黃色,膽囊變成淡黃色透明,肝膽增大2-3倍。有死魚的魚塘改用無菜籽餅飼料和解毒藥物飼料後,死魚現象逐漸消失。我們認為菜籽餅有劇毒,生產中未脫毒或脫毒效果不好,導致羅非魚食用後毒性蓄積。當肝膽的解毒能力達到極限時,就會導致魚的死亡。因此,在羅非魚生產中,應註意不使用發黴飼料,不使用或少使用含菜籽餅的配合飼料。

要想讓羅非魚養殖高產高效,除了放養優質魚,投餵優質飼料外,還需要讓魚有壹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才能讓魚正常快速的生長。關鍵是保證水中溶解氧的供應。放養密度過大會導致水中溶解氧供應不足,影響魚類的正常攝食、消化和吸收。因此,生產者應根據水容量(池塘深度)、供水量、是否配備增氧機等來設定放養密度。放養量壹般控制在每立方米水1-2尾左右。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應把握好最佳存欄量。當魚達到生產規格期時,正常天氣條件下能吃到體重2%左右的投餵量為度。

羅非魚疾病防治經驗總結

近年來,隨著出口量的增加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對無公害水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開展羅非魚標準化健康養殖勢在必行,標準化健康養殖的關鍵之壹是疾病預防。筆者整理了近年來化州羅非魚養殖實踐中總結的經驗,以供參考。

魚病的預防以預防為主,主要采取嚴格控制放養密度、調整養殖水質、投餵營養全面的新鮮飼料、定期對魚進行體表取樣和解剖檢查等措施。壹旦發現魚病,應請水產專業人員及時診斷,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癥下藥。壹般措施有:

1,徹底的池塘清洗消毒;2、魚苗、魚進入唐倩嚴格消毒;3.魚苗、魚種入池後,在全池噴灑壹次1g/m3的90%敵百蟲晶體。半個月後用1-2g/m3漂白粉(28%有效氯)噴灑壹次;4.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微堿性;5.死魚要及時撈出,消毒後埋入土中;6、用於病魚池的器具要浸洗消毒,病魚池的水未經消毒不得隨意排放。

漁藥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和農業部的有關規定執行。外用藥和口服藥物的用法用量應符合水產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用漁藥使用指南(NY5071-2002)》的規定。

第二種是淡水鯧魚。

簡介

短尾鯧:也被稱為淡水鯧。Piaractus mitrei:也被稱為淡水鯧魚。短蓋巨脂鯉(Piaractus brachypomus,Cuvier,1818),學名短蓋巨脂鯉,是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的熱帶亞熱帶魚類。淡水鯧魚(以下簡稱淡水鯧魚)具有食性雜、生長快、體型大、病害少、易釣、肉質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是擴大池塘養殖對象,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名貴魚類,也可作為幼魚階段的觀賞魚類。淡水鯧魚於1982年引入中國臺灣省,人工繁殖成功後開始在淡水魚塘推廣。1985從臺灣省省引進到廣東省試種,1987人工繁殖成功。後來逐漸在全國推廣,成為年產量最高的名特品種之壹。

形態特征

鰭沒有硬刺。背鰭18 ~ 19;臀鰭16 ~ 18;腹鰭8。有兩個遊泳室,後室比前房長。側線刻度82 ~ 98。上下牙兩排,齒面有凹口,尖端突出。第壹鰓弓的鰓耙數量為30 ~ 36個。有壹個明顯的肚子。胃囊呈U形,相對增大,其長度約為腸長的1/5。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有幽門盲囊(幽門脫垂),腸及內臟周圍有脂肪塊。

據體長118 ~ 144 mm的42個標本測定,平均體長為1.87倍體高,3.35倍頭長,13.73倍尾柄長。頭部長度為1.92倍體厚;吻長的4.18倍;眼睛直徑的4.27倍。

有點像海鯧魚,側平背厚,口在壹個位置,不需要。頭很小,長度和高度相等。同樣大小的眼睛,位置略高於眼角。尾部分叉,下葉略長於上葉。背部有肥鰭,背鰭起點略與腹鰭相對,體表布滿小圓鱗,胸鰭基部至肛門有略呈鋸齒狀的腹脊鱗。體色為銀灰色,胸、腹、臀為紅色,尾鰭邊緣為黑色。魚類身體上有黑點。成魚的星點消失,但由於環境的影響,成魚的體色會有些變化。室內水簇箱缺乏陽光的堿性水中飼養的短蓋巨肥鯉,體色較深,深灰至黑色,而池塘中飼養的則是白體、銀鱗、黑尾、紅鰭,四色搭配,魚種極其漂亮,身上有星星點點。這種魚由於其體型和顏色特點,是壹種很好的觀賞魚。

進食習慣

淡水鯧魚是壹種雜食性魚類,消化系統發達。它像食肉魚壹樣有壹個擴大的胃和幽門囊。它不僅以小魚、小蝦、底棲生物等動物飼料為食,還以水生植物、蔬菜、藻類等植物飼料為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飼餵花生麩、豆餅和配合飼料。在魚苗階段,主要以矽藻、甲藻等單細胞藻類和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遊動物為食。觀察到初孵仔魚以卵黃為營養,4 ~ 5天後腸道形成。長到5.6毫米時開始吃浮遊生物,主要是小單孢菌和輪蟲。全長約16 mm時,消化道內食物以水蚤為主;全長4 ~ 5 cm時,胃內食物主要有水蚤和枝角類;全長6厘米左右時,消化道的食物組成除了各種浮遊生物外,還包括植物碎屑和人工餵養的飼料。當全長大於7厘米時,其食物組成主要是各種植物碎屑和飼料。因此,魚苗階段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

生長特征

淡水鯧魚體型大,生長迅速。最大個體可達20公斤,第壹年體重可達1000 g以上。在廣東,當年孵化的魚苗到年底可長到500克以上的市場規格,最大可達1000克以上;第二年可以長到2000克左右。在浙江省,當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人工繁殖的淡水鯧魚苗培育成夏花,飼養4個多月後尾重約240克,也達到了食用魚的標準。淡水鯧魚種群增長比較均勻,個體差異較小。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物種壹般不會自相殘殺。但是魚類在饑餓的時候會互相撕咬,有的會因為尾鰭被吃掉而死亡。因此,壹方面在投餵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飼料,另壹方面最好采用與其他魚類混養的方法。

對某些生態因素的適應性

淡水鯧魚屬於熱帶魚,適宜溫度範圍為12 ~ 35℃,最適生長溫度為24 ~ 32℃。如果水溫連續兩天低於12℃,就會有凍死的危險。該魚耐缺氧能力強,在溶解氧為0.5 mg/L時仍能存活,適合肥魚塘養殖,也可在鹽度為10‰的鹹淡水中養殖。淡水鯧魚喜歡生活在水的中、下層,性情溫和,有成群活動的習性,容易捕捉,鱗片小而密,不易受傷,適合長途運輸。

淡水鯧魚越冬技術

淡水鯧魚是熱帶亞熱帶魚類,水溫低於12℃就會死亡。水溫在18℃ ~ 19℃時,可以存活,但容易生病甚至大量死亡。因此,淡水鯧魚的越冬管理尤為重要。

第壹,選擇方法

根據越冬條件和生產需要,淡水鯧魚的越冬可分為兩種類型。壹種是低溫保種型,即越冬池水溫維持在18℃~ 23℃之間,但只能保存種子,不能生長。另壹類是適溫養殖,即越冬池水溫保持在24℃~ 32℃之間,能保持淡水鯧魚的食欲,堅持適當投餵,不僅能存活,還能生長發育,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親魚越冬水溫最好在26℃~ 32℃之間,既能保證其旺盛的攝食,又能促進其性腺發育。在具體操作中,各地要根據熱能資源和越冬生產需要,靈活選擇越冬方式。壹般越冬方法有:

1.塑料大棚越冬

也就是說,塑料大棚是用來保暖過冬的。在越冬池上方用鋼管或竹子搭起拱形棚,用尼龍布封好,棚兩邊開棚門,便於空氣流通和人工飼養。

2.地熱水過冬

有地熱資源的地方,熱水可以用來過冬。選擇合適的地方打熱水井,用保溫管將地熱水引入越冬池,要深埋地下,避免散熱。越冬池面積5畝多,水深2米多。需要對地熱水的溫度和水質進行檢測,使之適合淡水鯧魚的生存和生長。

3.工廠余熱過冬

在有工廠余熱的地方,多余的熱水可用於淡水鯧魚越冬,但要註意對多余的熱水進行分析,使其水質適合淡水鯧魚存活。比如封閉電廠的剩余熱水只能用於保種,其水質不利於胚胎發育,使淡水鯧魚的受精卵無法孵化和出苗。

4.其他方式

比如工業化養魚、原煤原油等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用鍋爐燒水過冬;在小規模越冬地區,也可采用大容量太陽能熱水器供水越冬。

第二,做好準備

淡水鯧魚在進入越冬池前,要加強秋季養殖,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為加強飼料投餵,每日投餵量應為魚體重的5% ~ 8%,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約為30% ~ 35%。配方可以是魚粉10%、豆餅25%、菜餅20%、米糠10%、麩皮10%、混合雜質6544。因為鯧魚經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所以顆粒飼料要做得重壹些,便於盡快食用,減少浪費。放養前要對池塘進行清洗消毒,越冬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消毒。淡水鯧魚移入越冬池時,要註意水溫的變化,在第壹股冷空氣到來之前捕撈。水溫低於16℃時捕撈的魚不能作為越冬魚種。同時,不同規格的魚必須在不同的水池中越冬,魚種要選擇體格健壯、體表光滑、無外傷的魚。越冬密度要適宜,壹般每畝4 ~ 5萬尾,親魚每畝不超過200公斤。

第三,正確餵養

結果越冬池水溫可長期維持在24 ~ 32℃之間,淡水鯧魚仍能正常攝食。壹般在鯧魚進入越冬池3 ~ 4天後,即可開始投餵人工配合的重顆粒飼料,要求飼料中粗蛋白含量達到30%左右,並適當投餵新鮮菜葉或浮萍,以調節其食欲。投餵時要堅持“次數多,量少,不留餌”的原則。

第四,加強管理

應做好以下工作:

1.人員管理,日夜巡邏池塘。

要每天測量水溫,觀察魚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合理調水,保證水溫。

做好水質調節,每月換水1次,每次換水不超過1/3。換水時註意控制水溫,使水溫保持在24℃ ~ 32℃,換水前後溫差不超過2℃。

3.預防為主,防病防害。

淡水鯧魚因越冬期長、密度大、水質差、易患病,入池前用亞甲基藍浸泡10分鐘至15分鐘。水溫18℃ ~ 20℃時,幼魚易患葫蘆蟲病、白皮病、三代病等。,尤其是葫蘆蟲病,容易引起爆發性死亡。此外,還會感染鞭蟲、車輪病、鰓鞭毛蟲病、細菌性爛鰓病等。如果發現病魚,要及時對癥下藥,註意不要使用敵百蟲。

4.改善條件,加強管理。

壹定要清除池底的汙物。如果池底沒有排汙設備,可以用虹吸管吸出糞便、殘餌等汙物,定期換水。保持越冬區安靜,盡量避免驚嚇越冬魚。禁止鳥類和家畜入池,消滅蛇、鰻魚等敵人,防止鳥類襲擊魚類,保證淡水鯧魚良好的越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