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中曾國藩家訓的上半部分
誰來拯救這個愚蠢的孩子?
曾國藩是晚清頗有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第壹大臣”的美譽,又有“漢奸”的惡名。百年來,對他的評價褒貶不壹。然而,無論是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曾國藩的這封信表示欽佩。時至今日,民間仍流傳著“為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可見,《曾國藩家書》不僅是壹部記錄平凡生活的書信集,更是壹部蘊含著為人處事、教育子女的人生智慧之書。在當今社會,壹直是困擾全世界父母的最大問題。很多孩子會因為成績不好而被貼上“傻孩子”的標簽。就連壹百多年前的曾國藩,小時候也被認為是不識字的“傻孩子”。
公元1825年,臘月的壹個寒夜,湖南湘鄉壹戶人家的房間裏,有壹個14歲的少年,點著壹盞燈,在刻苦學習。這時,這戶人家的房梁上躺著壹個小偷。他打算等這戶人家的燈滅了,他就可以摸黑下來偷東西。這個想法是對的,這個想法也是對的,但問題是在地下學習的孩子特別笨。他把這首《嶽陽樓記》背在最下面,就是背不出來,過了好久才背下來。壹遍壹遍的敲,十幾遍之後小偷基本都會背了。最後小偷忍無可忍,天亮了還得做點什麽。於是他極其憤怒,最後忍不住了。他壹巴掌跳下房梁,氣得上前壹步,從他手裏奪過書,往桌子上壹摔:“看妳傻的,妳以為這篇文章難背?”小偷壹開口就把嶽陽樓背了出來。說完,我壹甩袖子,怒氣沖沖地揚長而去,什麽也沒偷。不幸的是,我們不知道這個聰明的小偷的名字,但幸運的是,我們知道這個愚蠢的孩子的名字。他當時的名字叫曾子誠,可能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但他後來改名為曾國藩,我們都很熟悉。
那麽,是誰成就了這個傻孩子的不凡人生?曾國藩及其《曾國藩家書》會給我們現代家庭教育帶來哪些啟示?請看曾國藩家訓第壹集,誰來救傻孩子。
講堂李博評曾國藩家訓。
沒有壹天不讀書。
我們說曾國藩之所以能成為曾國藩,是因為他壹生的信仰和對儒學的信奉。所以,壹個人只有在精神世界強大了,才能在現實世界強大。
其實曾國藩原來只是壹個資質普通的孩子。當然,後來很多人告訴他,他十幾歲的時候有多聰明多聰明。事實上,人們變得有名。壹個名人成名後,人們會講他小時候有多有才華,他是怎樣的天才。但是哪裏有那麽多天才,而普通孩子的資質差別又不大,那麽如何才能培養自己堅定的人生信念和信仰呢?這就要從曾國藩的科舉說起了。我們知道明清兩代的科舉考試非常難考,所以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範進忠考了很多年,直到50多歲才考上舉人,瘋狂地去考,最低的省考也算及格。
但是有壹個人比範進忠更不容易。是誰呀?是曾國藩的父親,叫曾麟書。雖然名字儒雅,林紓看起來很有學問,但這科舉能要了他的命。他16次都沒有通過秀才水平的測試,最後考了17次,這是他的幸運數字,最終考上了。這時候他40多歲了,曾國藩20多歲了。所以我真的考不上,任重而道遠。修遠·Xi,他沒有參加考試,然後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回家了。
曾國藩勝過他的父親。為什麽他父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因為他明顯比他爸爸強。23歲考上秀才,比父親早了20年。然後他參加了省考,但我不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幸運。他第壹次就考過了,壹考就考了舉人。這個時候,以前學習不好的傻孩子總是被人罵。結果他平時考的不好,第壹次考的特別好。曾國藩信心大增,於是收拾行囊,前往北京參加次年的期末考試。但我沒想到的是,必然的考試給了他壹個打擊,他失敗了。考不上就該回家,因為輪幾年才有壹次。要說曾國藩是幸運的,第二年太後六十大壽,為了慶祝科恩照例增加了壹次,這下可好,又多了壹個機會,不是嗎?曾國藩見了也不回家。在北京努力復習了壹年。我還是不相信第二年我考不上。所以,本來在北京只有半年的錢,現在又節衣縮食的過了壹年半。要不是節儉的孩子,真的做不到。曾國藩在北京壹個陌生的地方又住了壹年。第二年,科恩覺得自己全在了,以為自己吃虧了,吃虧了,不是嗎?我再努力,好事自然來。不然上帝為什麽要讓我在北京再呆壹年?他認為這次會沒事的。結果這次和上次壹樣掉榜了。那麽如果再次失敗,曾國藩該怎麽辦呢?是什麽讓曾國藩下定決心從此堅持每天不讀書?請看《曾國藩家訓》第二集,天天不讀。
最令人沮喪的兩個字是最令人沮喪的兩個字。
雖然曾國藩年輕時問題百出,做了很多荒唐事,但難能可貴的是他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並努力改正。但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曾國藩認識到有兩個字是最重要的,因為無論是天下庸人,還是天下英才,最終都是因為這兩個字而壹事無成。這是曾國藩家訓中反復強調的“最令人沮喪的兩句話”。那麽這兩個字是什麽呢?為什麽曾國藩認為這簡單的兩個字就能毀掉壹個人的壹生?為什麽簡單的話會有這麽大的力量?
曾國藩治軍不僅嚴格,而且是壹生中最可鄙的人。雖然李鴻章是他最喜歡的弟子,但有壹次他真的太過分了。再加上他過去表現不好,大家都以為曾國藩壹定會把李鴻章臭罵壹頓,沒想到曾國藩罵了他,他卻表現得若無其事。
曾國藩成功糾正了李鴻章的睡懶覺,但據記載,曾國藩小時候也是個愛睡懶覺的孩子。那麽是什麽改變了他?雖然曾國藩壹再強調驕傲和懶惰是最讓人沮喪的兩個字,我們也知道壹個人如果太驕傲或者太懶惰都是不好的,但是生活中偶爾的懶惰真的會毀了我們的壹生嗎?
為了超越自己的惰性,曾國藩總是用壹個“勤”字嚴格要求自己。所以他特別註意早起。不管他熬夜到多晚,第二天他都必須早起。所以只要早起就“勤奮”?為什麽在曾國藩家訓中,還說“勤”不僅可以養生養品,還可以促進家業?請看曾國藩家訓第五集,最敗筆的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