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家很多,高手也很多,但是人忙得不開心。
妳跳過十米嗎?爬個五六米的墻還行。應該有兩米的跳躍。如果妳願意,妳可以在跳高比賽中跳那麽高。武術沒有理由不可以。上次看《快樂武林》裏的人,雖然有跳板,也能踢到2.8米。碎石太常見了,不過壹般都是棕櫚,沒聽說有用的腳。我在豆腐上見過壹個石條破,石條破豆腐也沒事。這是功夫嗎?
樓主喜歡學太極傳嗎?我推薦北京的馮誌強大師。我從他的弟子太極傳那裏學來的。
老人很牛逼,80多了頭發基本都黑了。就資歷而言,他也是陳思大金剛的叔祖,如陳小旺。
馮誌強老師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武術家,陳式太極拳的第18位宗師,混合式太極拳的創始人。現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北京陳石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北京誌強武術學校館長,兼任國內外多個武術團體名譽會長、顧問或總教練。
馮誌強老師出生於1928,籍貫河北省束鹿縣。馮先生出生於壹個武術世家,是壹位曾祖父級的武術家。馮老師八歲開始習武,曾學過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48年拜心法大師胡為師,學習心法六合拳。兩年後,胡推薦他,拜太極拳第17代傳人、人稱“太極壹人”的陳發科為師,開始追隨兩位大師。1953年,北京成立首都武術研究會,陳、胡任會長、副會長,馮先生是他們最得意的弟子。到了30歲,他已經將心學與太極、內外兼修融為壹體。那時候北京的武術很有名。直到“文革”時,門下有人來“以武會友”,大部分都是馮先生處理的。
65438年至0979年,應陳家溝大隊黨支部的邀請,先生三次前往陳家溝,將陳發科親自傳授的《陳太吉傳》傳授給陳氏弟子第十九代。陳氏弟子也多次赴京,跟隨馮先生繼續學習。如今陳家溝陳式太極拳蓬勃發展,馮誌強先生功不可沒。1981年,北京體育學院邀請馮老師出山打敗西方武術,成為北京武林的傳奇故事。1982“全國太極大師秀”在上海舉辦,只有馮老師壹個人去,推手之手由大會任意指定。幾經較量,馮先生高超的武功令人折服。1983,陳式太極拳研究會在京正式成立,馮誌強老師當選為會長。1984年,馮先生首次公派赴日講學,是最早正式出國的陳式太極拳。65438-0985,馮先生隨中聯部中國藝術代表團出訪美國、墨西哥。此後,馮先生多次受國家體委、全國武術協會和中聯部委派出訪世界各國。20年來,馮先生足跡遍布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太極拳乃至世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馮老師是壹位愛國武術家,武藝高尚。無論何時何地,他的壹言壹行都把國家、民族、老師、人格放在第壹位。多次婉拒國外定居、高薪從事私企工作的邀請。他總是說,“我的根在中國”。馮老師也是全能武術家。近十年來,先後編著出版了《太極拳實戰技法》、《陳氏太極拳選集》、《陳氏太極拳入門》、《太極混》、《心法混元太極拳》、《陳氏太極拳絲絡功》、《陳氏太極二十四肘》、《陳氏太極抓》、《太極持氣功》、《太極八法基本功》。
太極拳,陳式雜心拳,是畢生鉆研,精修武藝而創於世的優秀拳種。80年代中期形成體系,90年代開始在國內外傳播。混元太極拳融合了陳太極拳纏絲功和心法六合功的精髓,直抒太極拳的內涵和真諦。即以心靈為導向,以太極陰陽理論為基礎,通過太極十三勢的身體練習,達到內外兼修、混成壹體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極拳是以混元內功為基礎,以拳法拳法套路和單練為體,以推手和散手為旨。在功法、拳法、用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發展,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培養內容上,形成了“內外兼修,以內為主;動靜結合,以靜為主;實踐與培養相結合,以培養為主的原則。混元太極拳將養生和攻防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具有優良的養生保健功能,而且具有極強的攻防防身效果。從而有效克服了太極拳發展中的“體操化”、“異化”、“紙上談兵”等弊端,恢復了太極拳原有的訓練方法。
其他大師包括八極拳的吳連枝和其他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