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壹種慢性關節疾病,對健康危害極大。是長期生活習慣不當造成的,對健康會有很大的危害。這種月經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很難根治。只能通過壹些方法緩解,其中艾灸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壹下。

1,阿市點

位置:關節疼痛的部位是阿是穴,類風濕性關節炎局部艾灸主要是阿是穴(即痛點)或腫脹變形的部位。

方法:讓患者平躺在床上,艾灸師手持艾灸棒,慢慢將艾灸棒尖端移近患者疼痛部位,尋找疼痛部位周圍的痛點。火頭烤到某壹點,患者感覺很舒服,感覺熱氣很快傳到深部,或者有其他異常感覺,就是最佳治療點。然後在痛點周圍滾動艾條,或者移動艾條進行熏灸。

2.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當肘部完全屈曲時,在肘部橫條紋的側端。

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肩肘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急性胃腸炎等。艾條灸溫和,每穴15-20分鐘,10天為壹個療程。

3.足三裏

位置:小腿前外側,小腿鼻(膝)下3寸,脛骨前緣水平指(中指)處。

功效:足三裏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壹,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通經絡、祛風除濕、扶正祛邪的作用。艾條灸溫和,每穴15-20分鐘,10天為壹個療程。

4.腎俞穴(腰眼)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

功效:艾灸腎俞穴有強腎的作用。對腎臟、內分泌、骨骼、免疫系統疾病有治療作用。它是治療類風濕病的首選藥物。

方法:艾灸每次持續時間應在30-40分鐘以上,最好能燒到雙腎。

5.神闕穴

位置:仰臥,臍窩中點取穴。

功效:常灸此穴可治療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它能促進和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神安穴補虛強元陽的功效更明顯。

方法:每次腹部燙傷,艾灸都有效。

6.中脘穴

位置: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線上,臍上4寸。

功效:經常艾灸此穴,可以提高人的代謝能力,那麽病變組織可以得到明顯的修復,患者的吸收消化功能可以旺盛起來。

方法:艾灸初期,僅施灸患者的局部和腎俞區,每日壹次;局部癥狀明顯緩解後,這些部位應酌情輪流施灸。堅持壹定會有效果的。

7.大椎穴

位置: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選穴時低頭坐,穴位位於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發熱、瘧疾、大脊咳嗽、呼吸困難、骨蒸潮熱、頸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內翻、驚風、癲癇、五勞、七傷、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方法:艾灸此穴15 ~ 20分鐘,每日1次,10次,1次。

8.大榭

位置:背部,1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

功效:咳嗽、發熱、頭痛、頸緊、肩背痛。

方法:此穴位艾灸持續15 ~ 20分鐘,每日1次,10次,1次。

9.雪海角

位置: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方2寸,是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功效:此穴位對於治療膝蓋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方法:此穴位艾灸持續15 ~ 20分鐘,每日1次,10次,1次。

10,艾灸註意事項

1,艾灸有很多功效,但艾灸不是萬能的。身體不適的時候要先去醫院檢查壹下是什麽問題,不能不管哪裏不舒服都試圖通過艾灸來解決。

2.艾灸要想有好的效果,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以為艾灸反正可以養生治病,我就可以不熬夜,不註意飲食,為所欲為。如果妳有這樣的想法,艾灸也幫不了妳。

3.艾灸順序:《錢進方》記載:“凡艾灸為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先上後下。”這是艾灸的順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穴位,則先灸陽經,再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邊,再灸右邊。即先背,後胸腹,先頭身,再四肢,依次進行。從陽中引出陰是沒有壞處的,所以不能逆著亂灸。如果不註意順序,艾灸後往往會有面部發熱、咽幹、口幹的後遺癥或不舒服的感覺。即使沒有這種反應,艾灸也要從上往下做,和針灸取穴是壹樣的。秩序不亂,不會忘記。

4、不要急於求成,壹次灸太多穴,灸太久。治療壹種疾病,艾灸要嚴格按照治病的要求。日常保健灸,每次2 ~ 3個穴位,壹個穴位灸10-20分鐘。時間上有四種選擇:1-2天可以隔天停灸或停灸2-3天;或連續灸3-5天,停藥2-3天;不要長時間艾灸,也不要記得艾灸壹次。(如果治療急性病,艾灸會壹直持續到疾病痊愈。)

5、艾灸的時候要集中精力,容易燙傷自己,甚至燒到家裏的東西。而且與其壹邊灸壹邊做其他事情,不如專心灸,感受灸的熱度。

6.艾灸過程中,有的人見效快,有的人見效慢。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患病程度不同,恢復能力不同,直接影響艾灸的有效時間。所以艾灸沒有固定的有效標準。只要按要求正確堅持艾灸,壹定能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作用。

7.艾灸前後,喝壹杯比體溫高壹點的溫水(千萬不要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艾灸期間禁止進食。艾灸後1小時內不要洗手或用冷水洗澡。如果有特殊情況,盡快洗手,用體溫以上的熱水洗澡。艾灸後調理食譜:艾灸後應避免感冒,七情起居不可過於謹慎,寒性醇厚的味道也不可避免,但以清淡食物最為適宜。

8.註意艾灸材料的質量。艾草的質量取決於治療效果。壹般直接灸的壹定是好艾,以免傷經絡。如果是長期灸姜或者灸蒜,那麽新姜和鮮蒜壹定要保鮮。

9.有的人施灸後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等癥狀,有的人會出現皮疹、乏力、乏力、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女性私處不規則出血、全身不適等癥狀。壹般不要慌。繼續艾灸,這些癥狀就會消失。這時候可以艾灸足三裏來引火,多喝水。必要時停止艾灸或隔日灸,很快此類癥狀就會消失。

10.有些人在艾灸期間會返病。越是多次返病,越是證明邪氣處於鬥爭狀態,也反映了正氣的積聚。復發很正常,不復發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復吸。

11,經期不要艾灸;(月經量少到可以用壹個護墊半天不用換。)

12,如果打算懷孕,在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情況下不要艾灸(為什麽不采取避孕措施發生性行為後就不讓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