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合成蛋白質、核酸、酶、激素和葉綠素的成分,影響細胞分裂,促進根、莖、葉的營養生長。氮含量對幼苗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在壹定範圍內,增施氮肥可以提高葉片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缺氮條件下,幼苗生長緩慢,莖細葉小,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葉脈失綠,最後全株變黃或褐色,葉片枯死脫落。
缺氮癥狀出現後,可采用追施氮肥,如尿素、硝酸銨等,在幼苗葉面噴施0.1% ~ 0.3%尿素。
(2)磷
它是體內核酸、磷脂和核蛋白的主要成分,促進營養積累和轉化,在能量代謝中起關鍵作用。磷肥能促進氮肥的吸收。當土壤中可溶性磷含量高時,幼苗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抗寒性強。此外,磷肥還能促進花芽早期分化,花芽質量也高。苗期因缺磷生長緩慢,莖細長木質化,葉小,葉暗綠色無光澤,葉背紫色。因為缺磷也會影響對氮的吸收,所以幼苗長不出樹。
缺磷後,葉面噴施0.1% ~ 0.2%磷酸二氫鉀或浸泡1%過磷酸鈣壹晝夜,取其清液葉面噴施。
⑶鉀
它以無機狀態存在於體內,與維持細胞膨壓、調節水分吸收、提高酶活性和合成等生理功能有關。還能增加光合作用,壯莖,抗倒伏,增強抵抗力。苗期初期,缺鉀癥狀不明顯。苗期後期,由於缺鉀,下葉緣和葉尖變黃,莖葉柔軟,然後葉緣焦枯,葉片變成古銅色、黃褐色。嚴重者沿葉脈出現斑點,葉肉腐爛、壞死、落葉。根變成褐色,根系發育不良。
苗期缺鉀時,可追施硫酸鉀,每平方米苗床5g,然後澆水。磷酸二氫鉀也可以噴。
(4)鈣
維持細胞膜和細胞壁的正常結構,調節體內pH和滲透壓,增強氮代謝,促進根系發育。缺鈣表現為幼苗莖葉虛弱,根、莖、葉等器官生長緩慢,莖頂端和嫩葉邊緣壞死。
苗期缺鈣主要是在高溫、幹旱、氮肥過量的條件下,幼苗對鈣的吸收困難造成的。只要加強苗期管理,防止高溫,保持苗床土壤濕潤,氮肥施用不過量,壹般不會發生苗期缺鈣。
⑤鎂
它是葉綠素的壹種成分,參與光合作用和酸、糖的代謝。缺鎂時,從底部葉片開始變黃,逐漸向上發展,嚴重時葉片死亡。葉子是黃色的,局部有紫色斑點,葉脈還是綠色的。
缺鎂後可葉面噴施0.1%硫酸鎂。
(6)鋅
有利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轉化。缺鋅時,葉脈間有白色條紋或壞死斑,頂芽未死亡,但新長出的小葉呈黃色,有黃白色斑點,然後葉片壞死。
缺鋅後,葉面噴施0.05% ~ 0.2%硫酸鋅即可。
(7)硼
促進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運輸。缺硼的主要癥狀是葉片深綠色或黃褐色,萎縮,葉柄木栓,頂端生長點壞死,植株矮小,成花受阻。根變黃,根尖枯死。
堿性土壤和沙質土壤容易缺硼。發現缺硼可每隔3 ~ 4天噴施0.3%硼酸2 ~ 3次。也可噴灑0.025% ~ 0.2%硼砂溶液(先用40℃熱水溶解後稀釋)。
(8)鐵蛋白
促進葉綠素的形成,保持綠色。幼苗缺鐵,從心葉開始出現癥狀。生長點沒有壞死,但葉子是黃色的,但葉脈仍然是綠色的。後來全葉變黃變白,苗短無壞死。
床土堿性過強(pH8以上),導致幼苗難以吸收鐵,造成缺鐵。因此,配制好的床土pH值應在6.5 ~ 7。如果是堿性的,要摻過磷酸鈣等酸性肥料。缺鐵後可噴0.2% ~ 1.0%硫酸亞鐵溶液。
(9)錳
參與光合作用,促進氮的轉化和糖的積累。幼苗頂芽不因缺錳而枯死,葉、莖綠色,葉脈殘綠,部分葉脈發黃。再往後,黃葉壞死,莖細而弱,花芽數量少。
堿性土壤普遍缺錳,要避免用堿性土壤做育苗土。發現缺錳時,可每10天噴施壹次0.05% ~ 0.1%硫酸錳溶液,1 ~ 2次。
(10)鉬
促進糖的形成和轉化,促進磷的作用。
缺鉬表現為發育緩慢,花芽少。老葉除葉脈外開始變黃,變黃部分鼓起,葉緣向內卷曲,從尖端和外圍死亡。此時可噴灑0.02% ~ 0.05%的鉬酸銨溶液。
(11)銅元素
促進葉綠素形成和光合作用。如果缺銅,莖葉就會衰弱,生長發育不良,葉尖變白,葉組織失去綠色。如發現上述癥狀,可噴灑0.02% ~ 0.4%硫酸銅溶液。